登录注册
开润股份交流跟踪
夜长梦山
2022-01-14 10:22:47

开润股份交流跟踪20220111

B2B:印尼一期产业园在建,预期不晚于22年1季度末投产。现有生产线是120条,22-24年规划的生产线为170/230/306条;下游客户方面,IT类客户收入占比高毛利率也高,增速相对平稳;NIKE和迪卡侬分别给到开润20%-30%增速,体系内最高,VF21年7-8KW/22年预计1.5亿,增长明显。考虑订单及扩产节奏,B2B估计每年有20%+的增速。全球最大的包袋类代工公司60-70亿规模体量,未来基于嘉乐也会逐步由箱包品类向服装延伸。

 

上海嘉乐:开润30%+直接持股/穿透后50%+,尚未并表,目前原有创始人股权全部退出,未来将从基金手里进行股权收购。嘉乐21年新拓展了PUMA和adidas,目前已经完全了验厂,预期未来的收入会逐步提升。受到疫情、原材料涨价,以及开润入驻后对公司进行的资产减值计提、设备更新、人员调整等影响,嘉乐近两年的业绩亏损,预期22年实现利润打平到盈利。

 

B2C:22年B2C业务目标增速30%,包括90分新渠道的持续拓展,女装品类的丰富,小米海外恢复以及今年因为SKU调整导致的销售时间不足等。利润率方面,21年90分亏损~3000KW,22年目标打平,目前毛利率35%-40%,产品结构优化助力毛利率改善,人员组织也有优化空间;小米渠道25%-30%的毛利率,7%-8%的净利率。

一、B2B

未来的产能规划节奏?

印尼的一期产业园在建设,不晚于22年1季度末投产。现有生产线是120条,22-24年规划的生产线为170/230/306条。土地和产业园都已经准备好了,订单比较饱满的话产能都会比较好的投放。B2B保守估计每年有20%+的增速。


下游的客户订单,集中度及客户开拓等?

1)IT,占比30%左右,帮客户做开发设计,40%甚至更高的毛利率。开润是全球最大的IT包袋供应商,部分客户能做到40%。

2)IKE和迪卡侬,各自能做到3个亿左右的规模,给到体系内供应商最高的增速。NIKE给到开润20%增速,迪卡侬接近30%,这两个客户各自占到B2B25-30%;

3)VF,去年年底做下来的,去年1K多万,今年4-5个子品牌,今年大致7-8KW,明年预计到1.5个亿左右。VF全球采购规模是NIKE的1.5-2倍。

VF3亿美金的采购量,PUMA/LULU8KW,NIKE/ADIDAS2亿美金。开润现在估计是VF体系供应商3-4名的。开润占比NIKE20%+,排名第二;NIKE第一名现在30%+,迪卡侬也是排名第二。NIKE原来5家供应商,现在是4家;迪卡侬合作了18家工厂。Π类部分客户只有2个供应商。

未来可能会合作的品牌:匡威,安踏,李宁等,之前合作过国内品牌,毛利率比较低。嘉乐那边的puma未来也可能会合作。

 

未来是否有其他收购?

内有有收购计划,围绕核心客户的供应商体系去收,但短期还是要看嘉乐的改造整合。嘉乐老板愿意出售的原因,二代不愿意也没能力接班。

 

利润率的预期?

B2B明年利润率有提升预期,疫情期间影响了毛利率有0.6-0.7%的下降。长期的利润率规划:客户的结构优化,VF和NIKE的毛利率较高;工厂端做一些精益生产,信息化等,范总希望每年有个点的利润率的提升目标。

 

利润率差异:产品的参与度,是否能参与到设计;产量上也有影响,快反类的毛利率更高,但一般量产的产品差异不会太大,核心还是要看工厂的效率。IKE会指定原材料,价格很透明,也会承担原材料价格的上涨。IKE原来在中国有专门管原材料的部门,现在取消了。未来可能在原材料方面有优化的空间。

 

NIKE的供应商策略:品牌希望全球化的产能布局,希望供应商去不同的区域,北美,中东等。

 

B2B包袋代工,最大的工厂大致60-70亿的规模,韩国公司。公司精益管理、自动化水平是包袋代工中最高的企业,是包袋代工中唯一上了SAP系统的公司。B2B是公司未来10年中非常重视的业务。开润在印度也干了5年了,印度工厂也会继续拓展。印度目前产能不大,未来计划更多在印度做迪卡侬。未来重点拓展产能就是在印尼和印度。迪卡侬的品类比较多,箱包,帐篷,服装等,预计明后年做到箱包品类第一名。

 

二、上海嘉乐

93年成立,早年在日本纺服行业知名度很高,现在除了优衣库外,其余也都是日本的客户。生产的基础扎实,具备产品和面料研发能力,其中珊瑚绒、摇粒绒等开发早,具备一体化的能力,面料+成衣。嘉乐的问题是相对比较老化,老创始人进取心不是太强,不愿意高新聘请管理人员,没有意愿拓展新客户和新产能。开润进入后,设备厂房做整改翻新,人员补充了研发人员,补充了销售,找了晶苑的管理人员。原来比较重视成本,但对于新品迭代、Π、数字化智能化提升等重视度一般,现在花很大精力改造和升级。核心团队年后会去嘉乐办公,未来嘉乐会是开润进军新赛道的旗舰。

 

客户:优衣库、PUMA、adidas、迪卡侬、champion、美邦、columbia,21年新拓展的puma和adidas,已经完全了验厂,预计未来会逐步放量。

 

股权比例:开润对于嘉乐的持股,30%+的直接持股/穿透后有50%+,现在还没有并表。原有的创始人股权已经退出,目前的股权在基金手里,后续交易的对价还需要重新谈判,交易的窗口期也很关键,并表时间现在也不确定。

 

业绩表现:21年嘉乐10个亿收入,利润是亏损的。19年1亿的利润,20年亏损,亏损的原因除了疫情影响外,也计提了一些资产减值,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面料大部分是自己供应,有一部分是外采的。

嘉乐如果满产的话能做20亿。目前厂房老旧、设备更新等也有上亿的支出。嘉乐给新客户也是做针织服装,T恤、olo等为主。22年的目标嘉乐利润转正。目标22年利润打平。

嘉乐的海外产能也主要集中在印尼,伴随着越南、柬埔寨等区域的薪资及招工难度加大,印尼产能优势开始逐步体现,下游客户也都希望供应商去印尼布局。印尼工资,1.3-1.4K人民币/月,温和穆斯林,追求经济发展。印尼是面料+成衣全配套的。

 

三、B2C业务:

拉杆箱行业需求相对疲软的原因,除了疫情是否有其他因素,未来的行业趋势如何展望?

疫情影响还是非常明显,8-9月份散发疫情后销售同比下滑。天猫大盘,8月份开始下滑,9月份最差,10月份下滑但收窄,11月份转正。疫情上来后大盘下滑40-50%,90分好于大盘,大致10%-20%的波动。

B2C:小米80%+是男性,90分60%+是女性用户。20年被天猫选做品类舰长,用户对于价格有较强的接受能力。抖音上的品牌组公司是品牌组的第一名。

 

行业的成长空间,渗透率等长期景气度判断?

拉杆箱的国内品牌分布十分分散,市占率:新秀丽3%+,小米+90分2%,中国CR10只有10%+,相较于海外还有很多市占率有空间(CR10欧美40%-50%,日韩在50%-60%)。短期的打法方面,逐渐拓展和出行相关的、消费频次相对较高的其他品类对冲疫情影响。今年推出了女包,后续也会推男包。

海外市场消费水平和品牌认知水平比较高,国内之前缺少品牌的概念,之前更看重渠道,没有太强的品牌概念。流量分散化后品牌意识强化,拉杆箱也开始成为出行配饰的一部分,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接受度也更高。

 

90分未实现盈亏平衡的原因?

90分的队伍可以更精简,毛利率有点太低了。90分35%-40%的毛利率,目前亏损;小米25%-30%的毛利率,7-8%的净利率。90分运营推广费用比较高。要给平台有分成,也有其他的营销推广投入(30%+),还有研发人员投入等。渠道利润率要做到10%+才能实现盈亏平衡。

抖音请了代运营团队,有固定支出。

 

90分的发展规划?

内部预计90分今年亏损约3000万,明年想做到盈亏平衡。90分以拉杆箱作为基础盘,未来会丰富产品系列,今年推出了女包,明年会推男包。90分女包,10月底上线,开了个专门的女包旗舰店,女包的用户群和90分用户群不重叠,通过小红书的种草效果很好。女包的毛利率在30%-40%,女包做偏功能性。女包代工不是很有价值的业务,对供应链压榨很明显,现在重点发展B2C端。之前90分背包的打法是箱包和包袋的连带,现在做的偏功能性的针对女性的包。

 

小米渠道的规划?

小米海外渠道没有做,以及上半年放弃了部分低价的SKU,小米21年的销售预计跟去年国内销售持平。22年要做:新扩张SKU,再保留的产品上拓颜色,增加功能等,小米的爆款逻辑还在;还是要做小米海外,但拉杆箱占地比较大,疫情下经销商意愿偏低,可能会先做包。现在和小米是毛利分成的模式。现在还是和小米一起来做的,受制于小米分销商的渠道,上半年通过小米的仓储在做备货,9月份后开始由开润自己进行货品直发,从滁州/合肥仓发货。开润直发的利润要好于小米的仓储。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开润股份
工分
1.20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1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1)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