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一个很关键的炒作节点:预测两会的预期题材!
通过对30个省(直辖)市地方两会的内容整理,市场机构已经对本期两会可能会提到,以及重点关注的领域做出了自己的初步预期。粗略统计一下,各省政府工作报告和发改委披露的2022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按照提及频率排序依次是:交通(78.9%省份提及)、新基建(52.6%)、水利(36.8%)、能源(31.6%)、新型城镇化(26.3%)。
如果把所有的预测方向都跟大家说了,那就面太广难操作。所以,还是决定精选其中的,人认为可能性较大的,本身基本面还算可以的板块/题材跟大家分享一下。
基于我自己的主要关注行业题材,本文的内容是新能源领域。(之后会提到数字经济、大/新基建和国企改革等话题;P.S.,我把水利水电等放在了基建话题之中)
部分省份政府工作报告中列明了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指标和可再生能源指标,严控高耗能产业规模和项目数量,有序推动钢铁、建材、石化等重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近期出台的相关文件,明面上是延迟了钢铁行业“双碳”达标的预期事件,实际上是为了在保证经济和就业的平稳运行之下,更合理理性地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平稳有序落实“双碳”目标,尤其是防止“碳冲锋”和“运动式”减碳(即大家听到过的“ESG大跃进”)。
进一步看会发现,“双碳”的总基调并没有改变。
第一,山东、福建、重庆、甘肃、江西等地将制定或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第二,包括江苏、吉林在内的部分省市仍确定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的具体能耗目标;第三,“双高”项目仍受到约束,上海、河南、四川等明确提出“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其中四川将出台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监测。
变化的则是:部分地方更强调能耗强度管理弹性+传统能源供给侧继续推动释放优质煤炭产能+新能源装机目标设定更明确。
总结一下:整体在新能源方面,不少省级政府在今年将加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规划建设,发展碳汇经济,推进绿色储能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光伏、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细分来看,个人更建议大家关注风电,尤其是海上风电的趋势性机会。
第一,上海等省和直辖市首次将海上风电的具体项目纳入地方两会的报告之中。
近日,上海市政府转发市发展改革委制订的《2022年上海市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并公布《2022年上海市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提到,为了加快推动能源安全低碳发展,尤其是以煤电等容量替代和“三改联动”改造为重点,上海将入局完善智能电网建设,并推动杭州湾海域海上风电项目全面开发(上海目前的焦点是奉贤金山洋山港的喇叭口区域)。
在今年1月11日,上海市发改委公布《关于公布金山海上风电场一期项目竞争配置工作方案的通知》,涉及的竞配项目是金山海上风电场一期。项目位于漕泾东航道西侧,场址中心距离岸线约19.5公里,水深7.8-10.5米之间。场址北侧避让漕泾东航道,西侧紧邻嘉兴海上风电场,南侧紧邻沪浙省界线,东侧为嵊泗2号海上风电场,中间避让光缆管廊,场址面积42.64平方公里,可开发规模约为30万千瓦。场址区100米高度的风速在7.0米/秒至7.5米/秒之间,风功率密度在400瓦/平方米至500瓦/平方米之间。
同期,上海电力发布公告称,和上海绿色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各持股50%的奉贤海上风电项目32台风机全部并网发电(项目位于上海杭州湾北部海域,总装机规模206.4GW,建设32台单机容量6.45GW风电机组,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约6.63亿Kwh)。
浙江方面,今年1月25日,浙能台州1号海上风电项目300MW风电机组及附属设备开标,共有7家厂商参与竞标,平均报价为4,124元/Kw(含塔筒价格)。其中最低的是东方电气的3,548元度电价格,刷新了去年10月开标的中广核象山项目最低价。
回顾去年的基本面会发现,我国目前一共有两批风光大基地建设规划,其中第一批的100GW已经在稳步推进,已开工项目规模达到了75%,同时第二批业已启动申报,且要求在2023年之前建成并网,进而有望成为推动未来2年的新能源装机高速增长的最大基本面。
第二,我国风电未来的发展增量缺口不在陆装,而在于海装。
2022年1月28日,国家能源局召开一季度网上新闻发布会,发布2021年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海上风电的增速尤其突出:全年新增装机1,690万千瓦,是此前累计建成总规模的1.8倍(同比增长452%),目前累计装机规模达到2,639万千瓦,跃居世界第一。
随着陆上富风区域的逐渐饱和,陆风市场逐步走向有量无价,而海上风电发展迅速,一直能维持着较高的增速。海上风电年运行小时数最高可达4,000小时以上,较陆上风电年发电量多出20%~40%。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可以在离岸大概30-50公里的区域直接开发本地的海上风能,不用担心远距离输送问题。
春节前已经有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广西、福建、海南等省份已公布“十四五”海上风电发展规划,十四五末六省的累计规划装机规模超过60GW,较十三五末的10GW增长近五倍。已有的招标数据则显示,广东、浙江、山东海风总开工不止10GW,其中广东5-6GW,山东3GW,浙江0.98GW,江苏2.65GW竞争性配置预计22年底开工,2023年真正建设。
2021年的海风高速增长,不少机构认为是受益于国补退坡带来的抢装效应。通过跟部分业内人士的交流,也得知有一定的项目需要在今年做升级和维护:因为是为了抢装,所以有一些项目以抢先安装为第一目标,实际上在建筑质量或设计的风机叶片大小等方面有一些缺陷。因此,为了最后能够稳定平价并网,需要在今年尽快完成对应的升级和维护。
第三,我国陆上风电已经完成平价化并网,海风整体仍然有一个很大的度电降低成本需求,即2022年海风将通过快速推进平价化,进入一个大年。
尽管2021年的风能交流会议纪要显示,排除海装和明阳的订单特殊性,海上风电并没有在2021年做到平价上网。根据最近的机构调研纪要,叠加风机大型化以及抢装结束后的第一波项目收益开始回流,在今年国内多数的海风项目有望实现平价上网。截至目前,国内已启动的海上风电平价项目约为11GW,证明了即使在国补退坡之后,海风有比陆风强得多的超预期高景气。
部分机构预测,今年的海装风电量会在15至20GW之间,其中至少有7GW将会在今年Q1启动招标。(并且去年至少会为今年提供5-6GW的项目转结交付)从今年起至2025年的3年间,整体的国内海风新增装机量CAGR将达到35%+的高速度。
第四,我国风电除了部分区域的国产化率亟待提高,绝大部分均高度国产化,甚至走向国际市场。不同于光伏,目前中国风电企业“利好于”弱于光伏产业链的国际市场份额和技术地位,短期内被美国纳入加征关税以及贸易制裁的可能性较低。
智研咨询的《2022-2028年中国海上风力发电行业全景调研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中提到了国内九大风电设备重点企业:金风科技、华锐风电、联合动力、明阳风电、华仪电气、湘电股份、天奇股份、中国风电、天顺风能。
从对海风产业链的贡献度/重要度和价值占比来考虑,建议关注风机大型化的关键环节,比如碳纤维材料、大型风机叶片制造、大型风机主轴及相关重点零部件、海缆、以及专注海风且具有地域优势的运营商(尤其是上海和浙江的)。
本文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分享,依据客观市场资料、公开信息以及数据,所做的合理客观分析,不作为任何直接投资的依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