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近日印发关于征求《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据新规,制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切实解决在数据交易双方如何进行会计处理、数据资源是否可以作为资产入账等问题,将有助于夯实数据要素相关业务的会计基础,切实服务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中国建设。如果数据资产可以入表,当前市场上,拥有海量数据的金融、互联网等行业企业将出现颠覆性的价值重估。
一、文件释放非常重要的信号
在数字经济时代,庞大、复杂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海量数据,蕴藏着巨大价值。理论上,数据指未加工的“原始数据”,即记录事实的结果。数据无法直接种植粮食、生产汽车、建设车间,但是提升种植粮食、生产汽车、建设车间的效率,对传统产业产生放大、叠加、倍增的作用。为此,2020年,国务院发文将数据与土地、资本、技术、劳动并列为五大生产要素,明确提出了数据要素市场制度建设的方向和重点改革任务。2021年《“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在2025年初步建立数据要素市场体系。
目前国内数据基础设施已经初具规模,亟需配套制度政策。根据《国家数据资源调查报告(2021)》,2021年全年,我国数据产量达到6.6ZB,占全球数据总产量(67ZB)的9.9%,仅次于美国(16ZB),位列全球第二。另外,截至2022年8月,全国数据交易平台也已达40家。但实际上,要将数据“升格”成为第五大生产要素,还有诸多难题需要解决,最核心的是数据权属的确定,以及数据资源的定价。只有解决了这两个基本问题,可持续的要素流通和交易市场才有可能。
2022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过的《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分方向具体阐述了如何建设数据基础制度,包括建立健全的数据产权制度、合规的数据要素流通交易、利益分配制度、以及安全监管制度,为数据要素权属、交易、监管等方面法律的正式出台打下坚实基础。财政部最新发布的《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透露出在上述核心问题上的重大进展。首先政府在推动“数据”转化为“生产要素”方面,已经进入实操阶段,进度超预期。其次,数据要素开始落实到企业层面,向数据资产转化。
二、数据确权、数据资产入表影响极具颠覆性
企业拥有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数据资源,有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利益。此前市场关注的数字经济,更多的落点在数字政务,但企业也会产生巨量的数据,主要包括企业内部数据和企业外部数据。内部数据包含日常经营活动数据和生产环节数据。外部数据包含企业对外部数据的采集的用途包括网络舆情分析、广告投放检测、行业即时资讯获取等。然而确权仅仅是数据要素发挥价值的第一步,原始状态走向资源化,后续还有可能进一步资源化,最终资本化。
按照《信息技术服务数据资产管理要求》(GB/T 40685-2021)的定义,数据资产是指合法拥有或者控制的,能进行计量的,为组织带来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数据资源。同时数据资产还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可增值,二是可共享,三是可控制。如果数据成为相关法规认可的资产类别,那么将其纳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势在必行,企业的资产端将出现重大变化。按照财政部最新文件,对符合规定的数据资源按照资产进行会计处理,则将给企业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金融业光大银行此前发布了《商业银行数据资产会计核算研究报告》和《商业银行数据要素市场生态研究报告》。光大银行使用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形成全面、通用的估值算法体系,结合数据规模、数据质量、数据应用等运营成果,对自身全行数据资产价值做了估值。结果显示,光大银行数据资产估值超千亿元。从结构来看,在光大银行整个数据资产价值体系中,原始类数据资产占到30%,过程类占3%,应用类占67%。
整体来看,政府再推进数字经济的政策方面已经进行到操作层面,数据确权应该是箭在弦上。而数据确权之后,则有可能是数据资产入表,企业价值重估。未来更有可能出现数据资产的资本化。整个行业将会被极大的激活。
三、受益板块
数据要素产生的过程十分复杂,整个产业链有数据采集、存储、加工、流通、分析、应用、生态等众多环节,涉及众多参与者。有几类企业有望受益于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兴起。
第一类是数据资源持有方。这类企业拥有大量宝贵数据资源,不仅能驱动企业自身业务进一步发展,还能作为数据交易中的数据来源创造可观利润,为产业发展赋能。
这里重点要提一下金融业。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设开启较早,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数据分析能力。例如银行业通过大数据分析对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进行授信等级划分,证券业通过对行情历史数据以及公司基本面数据的挖掘,对未来市场变化进行量化预测,保险行业通过数据分析识别潜在的诈骗风险等场景都是数据分析在金融行业广泛应用的领域。简而言之,金融业有数据,有能力,也有必要最早尝试数据资产入表。光大银行已经在积极研究相关领域。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国有银行以及招商银行这样的股份商业制银行,拥有海量的个人和企业用户,也是非常有可能的。此外,浙商银行、北京银行等城商行也需要探索。
第二类是技术服务提供商。深耕隐私计算、数据挖掘、数据清洗等关键技术的企业有望在数据要素的发展进程中持续受益。
数据要素相关领域是唯一一个几乎完全没有被认知的领域,或成为下个板块性大机会。其中,数据确权作为数据要素行业中连接上下游最关键的环节,同时也是目前发展最慢、难度最高的环节。A股已经有一部分公司涉及数据确权业务。例如先进数通子公司泛融科技涉及的NFT技术,是一种数据确权的技术手段,已经在一些应用场景有应用。三维天地日前发布了全新一代数据资产管理平台V12。此外,还有人 民 网、易华录、南威软件、深桑达A、博瑞传播、广电运通、视觉中国、数码视讯、东方通、佳华科技、山大地纬等公司均涉及数据确权相关产品及服务。
第三类是国产数据库供应商。数据库是计算机系统的三大核心基础软件之一,是信息化时代、大数据时代中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软件。我国数据库市场在早年间,基本上由海外厂商把持,根据《中国数据库追梦之路》的表述,2007年国内数据库的竞争格局中Oracle一家独大,市场占比达48.6%,紧随其后的是IBM、微软、Teradata、Sybase等,基本上整个市场均被海外厂商占据。近年来拓尔思、星环科技、达梦数据(拟IPO)等企业崛起,为这一领域的国产替代打开了空间。
第四类是参股数据交易平台的上市公司。在我国,数据交易平台在数据要素交易中扮演着裁判员的角色,主要负责制定规则、监管以及为交易提供安全可信的平台等。数据交易所的收费模式主要为按交易比例抽成、收取年费。截至2022年8月,全国数据交易平台已达40 家, 各个省市的交易所均在积极探索、拓展业务。交易平台的参股上市公司或受益于数据交易增多以及场外向场内交易的转化。代表企业有浙数文化、安恒信息、东华软件、零点有数、华扬联众、市北高新、万达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