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是技术走在需求前面了,ChatGPT的出现带来了更广阔的的需求市场。
CPO英伟达、英特尔、博通大概25、26年就开始出货了。
CPO是基于光模块核心的光电转换的部分,做成了独立部件。大概到1.6t的时候2026?就必须用CPO了,否则功耗太高。
国内目前CPO技术设计没什么问题了,就差芯片和验证。国内51.2t芯片大概下半年发布,一般再需要一年半时间,2024年可能会出现CPO,然后2025年起量。
硅光是芯片,技术CPO是封装技术,目前英伟达、英特尔他们是结合到一起的(目前95%以上的技术是两者相结合的),但不一定非要结合。
英伟达,博通,英特尔,在主导CPO技术,因为他们有芯片。CPO会打破生态,变成高度垂直整合集成,所以国外芯片厂是比较积极性高的。国内厂商则相对保守(因为长处不在芯片环节),不会像思科博通一样。
比如天孚(对CPO投资力度比较大)做光器件,大概1、2美金,往下游做光模块就是200、400美金。
天孚定增了8个亿。2020年,封装组测试和博通还有一些公司一起。
今年大概有两三个亿的营业额,三年内可能做到10个亿营收。CPO光引擎最快的,因为他有海外的大客户,跟他们一起上量。相当于是集成。
联特、新易盛、旭创,他们相对保守,没有敢投入太多,做了光引擎光模块儿的话语权会下降,光引擎是高度定制,产品跟CPU走。
新易胜去年收购***,国外的硅光公司,旭创自建硅光团队在台积电区域。他们的野心更大,不仅在做组装测试。
天孚是代工,新盛和中际旭创是自研。
CPO挑战!
光芯、电芯还有连接,都将迎来全新的挑战,都需要新产品。还有散热,虽然功耗减少,但是热更集中了,需要新的散热。
光引擎坏了以后无法更换,因为是和交换机在一起,封装在交换机里。交换机上万美金,光模块几百美金,坏了无法单独更换。
兼容性(变差)会更加垂直,并且是全新的商业模式(不知道下游接受度如何?),把本来细分的环节整合了。
铌酸锂挑战!
薄膜铌酸锂和硅光都面临挑战!
是在硅的上面,思路和硅光类似,一个是基于硅,一个是基于薄膜铌酸锂。
大规模发货都没有,铌酸锂是富士康去年发布的demo原型,光库科技还在预研发。而硅光有几年的时间了。
源杰科技(机会蛮大的)的硅光和CPO和海外厂商没有太大区别。
新产品开发力度比较领先,国产光芯片龙头。Dfp e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