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几句:
1)这里是二级市场,不是凝聚态物理学实验室,大家没必要去杠太细节的东西,研究太细耽误赚钱,想想上半年的AI;
2)之前梳理过主线板块的特征,需要同时满足“0-1”、“不可证伪”、“市场规模极大且没有计算器”等特征,超导明显符合前两点(原文:今年主线板块的特征);
3)主观上先定性为题材,今年是科技大年,偶尔看看题材不丢人。
1.超导的背景
超导即一类电阻为零的材料,7月22日,一个来自韩国的科研团队在预印本平台arXiv上传了其最新的研究成果《The First Room-Temperature Ambient-Pressure Superconductor》,他们在论文中表示合成了全球首个室温常压超导材料——改性铅磷灰石晶体结构LK-99。该材料在常压下的超导转变临界温度为127℃(400 K),意味着可以在常压室温环境下表现出超导性。
如果室温常压超导材料证实,则定性为破坏性创造,将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
能源领域:超导材料利用零电阻的特性,可以无损耗地传输电力,使得能源传输效率、稳定性和可靠性极大提升;(超导线缆、超导电机、可控核聚变)
交通领域:超导材料带来电能传输效率的提升和磁悬浮列车降低成本的可能,将直接影响高速交通方式变革;(大规模磁悬浮)
信息领域:超导材料在低温环境下具有高度的量子特性,可用于构建量子计算机,运算速度远超现有计算机,或将在信息处理领域带来巨大变革;(量子计算机、大型质子对撞机)
医疗领域:超导材料在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MRI、超导线圈等。常温常压下超导材料的出现,将为医疗设备的小型化和便携化提供可能,推动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核磁共振MRI)
2.产业链梳理
超导的产业链与AI有较大区别,更类似于新能源。
根据这一次韩国的炼金公式(原文:网页链接{LK99 }),3个合成步骤中用到的合成材料分别为黄铅Pb(SO4)O、磷化亚铜Cu3P,化繁为简,直接找最重要的3个上游化学元素:铅、铜、磷
三类材料中,产量最大的是磷,其次为铜,最后是铅,如果讲星辰大海,超导全产业链肯定算万亿,上游周期品本着供需缺口的价格弹性,产量最小的逻辑最顺。但个人认为这个分析属于瞎扯,市场选了铅,那就铅。
按储量排序:
(US路径对应的材料则是石墨烯)
中游即超导带材,也就是这一次实验室合成的中游加工品LK-99,东西还在实验室里,自然也就没有对标的公司,不过实验流程简单,高中实验室也能尝试复现,所以如果为真,工业化量产的节奏会很快,后边也有很多中游企业可以挖。(之前的超导带材公司是永鼎股份)
超导材料产业化的第一步是扩产,看了下制备过程中最贵的是加热炉和真空设备,A股中有一家主营超导加热设备的厂家---联创光电:
2019 年 6 月,公司与江西省电子集团投资组建了江西联创光电超导应用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大功率高温超导强磁场感应加热设备的研发和制造。2021年,完成首台设备交付,与中铝集团东轻公司完成产品安装与调试。
鉴于板块容量目前还是比较有限,标的就不发散太多,先盯着上游的材料和铲子就行。
3.题材性
超导的级别不亚于AI,也是一个万亿规模的市场,0-1属性无疑,且目前还在实验室验证阶段,并没有计算器,这些都符合了大型题材的特征。
当下市场主要的核心矛盾在于是否会被证伪。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学术界的分歧很大,今天中午伯克利实验室进行的计算机模拟实验支撑了该论据,国内的华科这会儿网上也有各类视频,同时认为实验造假的文章也很多,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表明韩国团队造假。
原理上看,实验逻辑倒是成立,流程虽然简单,但合成具备偶然性,只有某些铜原子才能渗透到正确的位置上,所以一次不行不代表实验有问题,随着参与实验的人数增加,会有进一步结论。
另外,从韩国几位学者的动作看,前后两次发了几乎一样的论文,第一次3个作者,第二次6个,明显比较着急去分这个诺奖,如果是纯忽悠,完全没必要搞这么大动静。
总之,对这件事保持中性态度就好,也许超导材料的发现就是这么Darama.
超导体今年3月炒作过一次,当时是Dias团队,随后被证伪(还是需要施加外压),由于目前出发点还是题材,尽量去找没有炒过的公司是更好的选择。
以上,理下来逻辑就比较简单粗暴了,超导的叙事性是肯定够的,当下唯一矛盾只在于是否会被证伪,因为实验流程简单,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结果的,最近全球各地实验室都在推进,催化倒是随时都有,至少从现在发布结果的主体来看,伯克利的模拟实验背书算是很大的加分项。
现阶段板块博弈性不算重,还属于星辰大海的阶段,容量不够后续倒是有可以发散的方向,是否参与超导纯看自己风偏,本文仅作闲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