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基金成立的初衷,是为了达成半导体的国产化,那么木桶效应的短板,一定是在制造端,大体上看,无论海外还是国内,设计能力相对制造能力都是溢出的,比如英伟达每年推的RTX显卡,一般发布之时下一代已经在设计的路上甚至已经完成,瓶颈还是在制造端的产能,这里面涉及到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1)工艺问题
人主导的领域,国内不缺牛人,而且都是逆向开发,客观看,搞1nm和2nm确实难,但是其他制程问题不会太大
2)设备问题
芯片制造设备堪称全人类科学的结晶,以光机为例,生产一台EUV需要数十万个零部件,即便ASML也需要外采80%以上,此外还有薄膜、量测、刻蚀等等
3)材料问题
大体同设备,壁垒和突破难度相对低一些
4)市场问题
技术追赶阶段,没有收入纯靠烧钱,一级的股东难以承受无尽的融资,而这时候产品力较差,下游代工厂买过来造芯片的良率太差导致成本过高,也没有购买意愿
以上可见,单纯依赖内部的循环永远无法破局,芯片的突破并非一朝一夕,要真是那么简单,也不至于会被卡成这个样子。所以大基金的作用就是注入外部推动力,上游需要研发费用可以扶持,下游需要扩产也予以扶持(前提是买国产为主),如此一来,就形成了初步的正循环。
顺着这个思路,最受益的无疑在最短板,尤其设备,按现在的国产化率排序(同时考虑细分规模够大),分别是光机、量测、薄膜、刻蚀、其他。
设备厂的估值主要来自于三点:
1)随着制程的提升,是否具备量价齐升的逻辑
2)国产化率的高低
3)该细分的市场规模
4)竞争格局
几个关键设备领域,竞争格局天生就好,因为需要和下游进行配套开发,一次性培养个五六七家同时做开发成本高,效率低,上述几个国产TOP3基本就占90%以上份额,所以竞争格局这个因素一般只在利空时造成影响,其他时间段则默认格局优异。(比如前段时间的薄膜沉积)
而另外3点里,第1点是固定的基理不会变(即上述四类),第2点已行排序,而第3点,分别是薄膜、刻蚀、光机、量测。
自上而下理一遍这几个因子,筛选逻辑就会清晰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