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三季报全部披露完毕(除个别随港股披露的上市公司还要等等,比如中芯国际),直到明年4月以前,这5个月都处在业绩空窗期,也就是预期主导的时间窗口,逻辑+位置的重要性将会大于其他。
就拿最熟悉的电子来举例,即便是台积电,也无法精准预测行业复苏的具体时间点和斜率,翻看其历史上的多次法说会,会发现共性是好的时候上修指引、继续扩产,差的时候下修指引、减少资本开支,或多或少还是有点追涨杀跌的成分,而且经常自己打自己脸,这事儿并不丢人,鲍威尔也没少干。
因此对于我们的决策而言,同样也是一个动态修正的过程,早期阶段投资者预期相对离散,比如目前市场对电子反转的预期分布在明年Q1-Q2,甚至Q3,但是随着未来高频数据的不断上修(比如最近的安卓机销量),会有越来越多尾部预期(Q2-Q3)向Q1收敛。这种状态下,早期下注的胜率相对较低,自然就需要赔率来弥补。
而这个赔率的补偿方式则指股价位置,只要在低位,且现在没有证据表明行业基本面正在恶化,甚至很多高频数据正在演绎或有的反转迹象,那为什么不能计入预期。至少这里下注,还能跟着数据不断修正仓位来应对,即便到4月份真的不及预期,也会有相对从容的处理方式。
相反,今年这种行情,年尾再错过一波收益的损伤,搞不好会比预期miss之后的回撤更让人难以接受。
以上就是当下电子和医药最真实的交易模型,有预期差才有空间,当所有人都能判断行业反转的时候,自然会损失空间,毕竟天上不可能掉馅饼。
所以这段时间就是拼逻辑和手速的时候,除了电子、医药,以及小容量的卫星,当下找不到预期不会被证伪,且位置还低的其他板块。
我风格一直侧重赔率,所以这轮电子行情里,相对看好明确有增量或者反转概率高的细分,比如存储/封测、折叠屏、MR,其中除折叠屏之外,其他都聊过很多次了。
折叠屏则参考当时我们挖掘华为5G时用的同一套思路,尽量去优选:
纯增量的零部件环节(0-1)
独供某一家大品牌的供应商(避免左手客户份额起,右手客户份额掉,进而损失总量的弹性)
带价格弹性、或者ASP提升逻辑的细分
然后是卫星和医药,上周末已经聊过卫星我自己相对看好Starlink的天线,然后还有做弹性的小市值。
医药还是重点看好减肥药,这两天跌了之后看到大家又开始找理由。
涨多了调整起来哪需要那么多理由,我还是倾向于正常调整,除了几只比较稳的标的之外,正好换仓去找找阶段性的核心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