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万业企业交流1029
夜长梦山
2021-11-03 21:24:27

前三季度回顾

离子注入机合计占据90%营收,凯世通低能大束流设备完成验证。重金属、超低温也都完成交付,高能正在组装。公司和国内另一家12寸制造厂签订了超低温和高能订单。

集成电路离子注入机的需求非常大,SMIC为例,月产1W偏12寸逻辑电路需要20台离子注入机,存储芯片要8台。

应用领域功率CIS等对于高能的需求都非常旺盛。

目前芯片需求紧张,包括SMICCRMWingtechGalaxycore富芯等都有扩产的计划。其他很多企业也都有二期扩产。2020年大陆设备市场187.2亿美元,增长39%Y0Y,全球最大市场。

进一步扶持大陆企业,202570%自主保障。凯世通受益于行业景气度,发展潜力巨大。

公司收购了肯发(CompartSystems),专注精密零组件以及流量控制。

从原材料一些CNC加工研磨抛光装配为流量控制器,卖给设备公司。

设备公司重要的零部件是五个方面,真空泵,RF电源,硅片传输系统,气体和液体控制系统。肯发作为气体液体控制系统核心厂商,供货给包括AMATLAM等,AMAT其中50%直接或间接采购肯发。

肯发有独家的冶炼技术,目前90%产品使用国产原材料,一些相关的产品市占率70%。

 

公司投资浙江海宁,实现本土高端设备的突破。

公司未来希望产品线延伸到更多集群。公司4月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将会在持股计划预留部分再次分配。未来会提高研发投入。

 

 

问答环节

离子注入的产能情况,上游零部件和人员的瓶颈是否存在

今年的规划,2021年在30-35台,根据去年的整体的销售制定的。目前已经预置了更多原材料等,都已经开始逐步采购运输了,尽量确保今年到6月间,希望能够提升整机产能,产能的问题将会进一步环节。

和上游厂商积极采购沟通,保障未来订单的交付。原材料价格紧缺和增长都会造成零部件购买的难度,将自身产能扩充,原有零部件供应商外在日韩找其他厂商。

离子注入的交期要多久,未来会缩短还是维持

接到订单到交付要3-6个月,其中也会看一些零部件的采购周期,零部件早于客户的订单做备货,可以优化节约交付的时间。

明年随着上游短缺环节,交付周期也会缩短。

 

客户的验收时间

验证:首台设备的加工替代率进行工艺指标的验证,比较久,通常要2-3年。公司在上半年已经用8个月完成SMIC的认证。

验收:首台通过验证后,会给一个设备需求清单,高能低能大束流等,公司针对订单进行研发,3-6个月交付,之后第一个月是组装调试,第二个月打片,之后就是验收。一般交付的是两个月内会验收。交付是70%,20%货款验收后,10%在一年后收取。

国内其他客户的验证要求,如果完成了第一大厂,就只用完成一些加测就可以(良率,公司在量产美系线上验证的,只替换为国产注入机,至少两个月才知道;机台替换率,通产国产和美国的设备是1:1,替换率就是1),验证时间会缩短。另一家的两台设备两个月就完成了验证。高能今年年底会验证完成。

新厂的验证,现在都在排队等产能,所以时间会大幅缩短。其中两款产品(高能、低能大束流)只有AMAT和雅士利可以生产,产能不足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凯世通。

 

 

已经备货零件

公司备货按照今年30台备货的,更多订单根据客户需求备货。对于资金和成本是有波动的。

 

 

和AMAT的技术的差别

超低温低能大束流设备(只有AMAT和凯世通能供应),28nm非常重要,对于芯片的整体的加工表面要求更高,表面会有热损伤,-100度的时候保证离子注入,这是非常重要的。

-50度和-100度很多材料都会质变。已经被SMIC采购了。

高能离子注入机(4000kv高能的雅士利和AMAT和凯世通能做),重掺的时候,CMOSCIS功率器件要求掺杂到衬底层。

通用平台,是离子注入机非常关键的,30年的积累。

之前团队创立了AIBT,是台积电的供应企业,每年采购上百台,已经热销了数十年。

 

 

市占率的情况

低能大束流,标准、超低温、重金属的,公司都可以,28nm需要60%高能是20%。

中速流部分,比较低端,公司目前希望的是满足产能,所以中速流不是重点。

已经做到了3nm,2020年已经在TSMC验收通过。

公司离子注入机今年1.5-2亿人民币,对应5-6台设备,年底希望能够达到的。

 

 

超低温和传统的零部件不一样,冷泵的采购,国产能否有

冷冻泵国内没有,都是海外采购,全部是去美的,欧洲和日本为主。

 

 

肯发产能是不是很紧张,明年的节奏AMAT已经排到了12月,产能严重不足。

两种模式:卖给AMAT的供应商,以及直接卖给AMAT。AMAT50%都是用的肯发。

两个工厂:深圳和马来西亚,目前产能非常紧张。未来AMAT和LAM希望能把生产放在马来,深圳的产能留给国内。

 

 

SMIC的战略合作商

不仅是生意伙伴,NAURA拓荆也是。

Fab70%投资在设备,设备厂商需要提前了解需求,包括零部件满足特殊工艺。

 

 

TSMC的3nm,和台湾的AIBT合作

当时设备组装是凯世通团队在韩国做的,之后和台湾AIBT合作。

当时AMAT不愿意开发3nm,没有量产计划。AIBT希望开发研发3nm,没有技术团队,找到凯世通合作。

目前公司和AIBT的合作已经终止了。接下来希望能直接供应TSMC。

公司和CXMT和YMTCCXMT有一台订单,但是没有多余设备。

 

 

政府补贴

是02专项和其他专项,公司对于政府补助承接的比较少。

 

投资收益

2017年投资上海半导体装备材料基金的收益,2.7倍收益。肯发项目,没有并表,今年净利润增长60%。

 

 

青岛芯恩

没有产品合作。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万业企业
工分
11.08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4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1)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熊途牛路
    躺平的老韭菜
    只看TA
    2021-11-04 07:46
    谢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