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是大跌的一天,两市接近 4000 只股票下跌,现在外围局势依旧紧张,大宗商品还处于高位,股市低迷的同时,经济活动又被疫情打乱,现在就是经济的滞胀阶段,这种时候最能考验投资者的持股耐心。
70 年代的时候美国也经历过今天这样的滞胀,但是像巴菲特和彼得林奇这些人依然取得了非常不错的业绩。
70 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刚刚崩溃,美国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漂亮 50”破灭,也就是高成长股杀估值,跟我们当前状况比较相似。
最开始 1969 年的时候美国也是通胀高企,经济有些过热,美联储开始加息,那时巴菲特奉行格雷厄姆策略,他发现几乎没有 10PE 内的股票了,于是他决定休息一段时间。
后来 1973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元快速贬值,之后又爆发第四次中东战争,油价飙升,同时伴随货币快速收紧,经济滞胀衰退,巴菲特开始抄底华尔街邮报。
当然他抄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买入时的股价是 10-15PE,已经很便宜了,但最终股市大跌,华盛顿邮报跌到了 5PE,这比大 A 股狠多了。
后来走出困境后,华盛顿邮报进一步提升了垄断地位,华盛顿地区仅剩两家,到 1985 年,公司每股收益增长了 10 倍。
1976 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又爆发了,巴菲特危机期间买入了濒临破产的政府雇员保险,经过一系列扭亏为盈的操作,公司业绩爆发式增长。
彼得林奇比较幸运,1977 年升任基金经理,那时股票市场非常低迷,低估值的好股票遍地都是,直接带着资金大幅抄底。
到了 1981 年,彼得林奇又遇到了美联储加息,股市大跌之下他买入了银行股和汽车股,等到美联储转为放水时,他大赚了一笔。
巴菲特和彼得林奇也投资周期股,因为经济滞胀的时候大宗商品高位,巴菲特趁机抄底凯撒铝业,盈利超过 600%。
彼得林奇则在上任初就买入了美国铝业,这些周期股一开始因为成本上涨导致短期停工,但随后铝价大涨带动业绩反弹,股价也跟着大幅反弹。
彼得林奇还买入了石油股,大家预测石油价格高位难以持续,一旦政治因素消散或者经济衰退,都会导致油价大跌,所以估值很低。但后来海湾战争爆发,油价和石油公司业绩不断超预期,股价也随之上涨。
巴菲特比较重视公司的盈利质量、低风险、低估值和高财务杠杆,如果有一定的成长性,则可以以稍微高一点的估值买入,而且持股少而精,一旦买入就长期持有,几乎不换仓,以公司经营增长获益。
彼得林奇重视趋势成长,小市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热门赛道股,他认为这样的公司才具备十倍牛股的潜质,国内的基金经理也这样。而且他持有的股票众多,换手率在两到三倍以上。
尽管投资风格差异巨大,但在 70 年代的滞胀期,他们表现出很多相似之处。
比如经济滞胀时股市低迷,他们都敢于抄底那些短期受影响的优质股,而不是像普通散户那样底部割肉,尽管这些投资大师也未必能抄在最底部,但此时肯定不是应该卖,还要择机继续买。
无论外界看空声音再怎么大,也要相信自己买入的价位是便宜的,尽管不是最便宜的。
他们也不拘泥于单一一种投资风格,既买周期股也买银行股,银行股都是在加息周期买入的。
大宗商品高位有时候能持续一两年,如果能判断出短期不会降价,可以适当买入一些周期股,周期股的需求尽管是波动的,但拉长来看下游总需求还是有增长的。
巴菲特和彼得林奇还都喜欢买困境反转股。
有些公司基础实力雄厚,尽管遭遇困境但又不可能倒闭,等到利空出尽时困境反转,股价和业绩会迎来戴维斯双击。
现在国内大部分地区疫情影响都已经接近尾声,无论外围怎样,至少国内的经济活动开始逐渐恢复正常,而且消费旺季即将来临,是时候关注一下消费类股票了。
首先是服务业和线下消费会迎来反弹,餐饮行业有望迎来报复性消费,毕竟在家憋的时间都很长了,相关的酒店、免税、线下商圈及门店有望在底部反弹。
出门增多也会带动化妆品、箱包、运动鞋服的需求跟着回升。年中还有个“618”大促,报复性消费下估计表现也会不错。
之前疫情期间家电、家装、家纺类的产品由于疫情封控,物流影响很大,随着物流畅通,二季度也将释放需求。
黄金珠宝疫情之后恢复的确定性很强,一方面是消费属性需求以及婚庆需求,另一方面是目前黄金价格高位带动行业盈利状况改善。
白酒和啤酒的消费场景也会随着疫情结束得到增加,如果商业活动恢复比较好,高端白酒送礼需求会得到加强,次高端酒也会随着办酒席增多而增加需求。
夏天是啤酒旺季,往年 4 月中下旬渠道备货,5-8 月的旺季占全年销量的 40-45%,由于去年基数低,估计今年需求会更加强势,由于大麦已经提前锁价,啤酒的成本比较可控,后续还有提价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