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阳光电源交流电话会嘉宾:董事长 曹总;董秘 解总时间:2020年9月24日 10:00*如有歧义发言人的解释为准摘要:十四五及长期规划:建议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比20%+,预计实际会到21-22%,每年不低于100GW的光伏风电,光伏:风电比例是7:3,则未来五年光伏装机平均每年在65-90GW,2030年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预计实际都会提前到25年达峰、50年实现碳中和,主要依靠光伏。 光伏装机预测:1)今年全球装机110GW+,其中国内装机40GW,低于疫情前的预期,原因是洪水+硅料爆炸,组件价格上涨20%,部分平价项目延后;2)明年国内60GW+,原因:1)十四五规划的首年,高装机量定调;2)今年部分项目延后至明年。逆变器:1)产能:目前30gw左右,产业园二期即将建设,预计明年底投产,明年50gw(光伏40gw+风电10gw),未来3-5年内100gw(光伏60gw+储能20gw+风电20gw)。海外除了印度工厂外,要在东南亚再设厂做小功率。2)出货量:今年25gw,明年35gw3)结构:组串式:集中式是60%:40%,符合全球的比例4)市占率:目前国内30%(±2%),海外接近20%,海外每年爬升1-2%,目标在十四五期间海外市占率不低于30%,全球市占率30%。5)市占率提升:1)提升产品竞争力,满足客户需求;2)由to B向to C转换,扩大全球营销网点和服务网点的布局。6)渠道布局:加大中小功率渠道开拓,开拓难度不大,同时追求渠道质量和品牌7)竞争格局演变:①渠道化,中小功率各种渠道向智慧能源方向发展;②国内厂商替代海外,龙头强化,新竞争者较少。8)IGBT:核心在国外,我国半导体还在爬坡阶段。但公司供应没有问题,有多个渠道,也没有被封锁。9)海外稳态毛利率:海外长期来看毛利率在35%比较合理,到25%的可能性不大因为研发投入大储能:1)经营情况:1)营收:今年预计同比翻倍,10亿左右,明年肯定翻倍;2)盈利:目前是开发、扩张阶段,早期项目是定制化,毛利率不高,但今年已实现盈利;标准化后,净利率回升到7-8%比较合理2)全球储能市场:预计到2025年每年复合增长40-50%,增速高于光伏和风电3)储能成本:初始投资1200-1500元/kw,循环寿命6000次,15%的损耗,1500/6000/0.85=每度电3毛钱,如果储能比例在20%,则度电成本在6分钱/W。如果后期降成本、提高循环寿命,投资在1000元/kw,循环7000次,1000/7000/0.85=每度电1.7毛左右,储能比例在20%,则度电成本在3分5/W,即使按照100%储能,光照好的地方光伏度电成本在2毛,加起来才3毛5,有能力和火电竞争。 EPC:1)今年收入100亿左右,每年保持30-40%增长,主动通过融资租赁改善现金流。2)后续维保:有专门的智能运维部门,去年收入0.5亿,今年1.5亿。正文:介绍光伏最近行业层面消息非常多,也非常振奋人心,最新的是在气候峰会上的发言,提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2030年之前要提前实现碳排放的峰值,同时在中欧的对话上也提到了绿色发展、绿色复苏等等一系列的关注点,因为新能源作为绿色复苏最重要的板块应该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当然这里也包括电动汽车,另外欧盟这边前面也提出2030年的碳排放指标要由40提到55等等一系列的事情,让大家对于光伏行业的前景更加乐观,中期的增速和发展速度应该会明显有一个提升。借这个机会我们邀请曹老师做一个关于行业以及公司的解读。我想首先有请曹老师对于最近行业的情况给我们做一个分享,因为曹老师在国内光伏政策方面应该说跟高层接触非常多,气候峰会这边的访谈大家也看到,所以这一块给我们带来一些独家深度的看法和建议。曹老师,首先有请您分享一下。Q&AQ:能对最近的行业情况做一个分享吗?A:最近可再生资源比较热,我想这个新形势主要归根结底还是来自于我们国家对于“十四五”甚至更远的2030、2035以及更远一点2050、2060的规划目标。今年是“十三五”的最后一年,大家也知道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十四五”的规划,正好在这个时候大家知道我们碰到了疫情,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回过头来一想,发现我们缺了些什么,那主要还是可持续发展、绿色复苏是我们下一个五年增长的关键。一方面是绿色复苏,另一方面也是实现绿色的手段,大家看到最近这两天国家发改委也出了很多的指南,在能源领域最最核心的一点,我们先解决了一个大的问题,就是到底可再生资源、非化石能源和化石能源如何在未来三四十年时间当中协同?化石能源肯定是要退出的,但如何退出?是激进的还是渐进的,还是通过顶层设计的?现在看来我们基本达成共识。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碳排放带来的全球变暖、极端气候让中国自己造成的损失可能也比其他地方要大。现在能源碳排放的占比大概是55%左右,能源以外的工业活动主要是炼钢、化工的,第三位的就是交通领域的,交通领域占接近20%,比如汽车尾气排放,最后就是建筑领域,主要是这四大块。能源领域由于占到55%左右的贡献,而且我们又有这么高的化石能源比例,所以我们要降。但降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因为煤炭行业也涉及到很多就业问题。现在总书记一锤定音,再清洁也有排放,二氧化碳这一关也过不去。 “十四五”期间现在大家也看到了有几个数字,我们从“十四五”的末期,有的说是18%非化石能源,有的说到20%,实际上我们给高层的建议,是要超过20%,2025年到21-22%。现在看来即使是20%,非化石能源当中可再生资源比例也还是非常乐观的,我们初步算了一下如果20%基本上一年不能低于1亿千瓦的光伏和风电。我看也有几个研究报告里写五五开、四六开、六四开等等,我想这里面有一个情况,这两个的装机量肯定是光伏多于风电,为什么?一个是因为光伏的电量小,第二个是光伏可以分布式、大面积运用。大家知道今年是一个风电大年,有一些抢装,原来估计明年、后年会下滑,但现在有新的政策,因为风电的电量比较大,所以我个人认为风电在未来的五年发展也会非常快。假如说我们就按一年1亿千瓦的新增量来计算,我个人认为应该是三七开,70%是光伏,30%是风电,这是比较合理的。因为风电选址、开发、建设、施工等等周期相对长一些,而且有很多地方也不给建,下一步是怎么挖掘风电的潜力。光伏部分实际上预测都比较乐观但光伏这块相对比较乐观,每年不低于60gw,未来五年中平均每年装机量在65-90gw。第二,我们看在光伏市场当中海外是什么情况,刚才朵红讲了欧盟这一次是调高了目标,其实欧盟在调高这个目标的时候给中国也进行了谈判,中欧峰会上说了我们要建立气候变化的高层对话机制。主要的分歧点在于前我们2030年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中国做了很大努力。但欧洲这些对我们还是比较谨慎乐观的,他们希望我们做得更多一些。实际我们有条件做的可能是在2025年达峰,但我们话不能说满,说满了实现不了就不好了,所以实际是有条件在2025年达峰。达峰以后未来几年二氧化碳会不会直接下降主要取决于可再生资源的发展。2025年如果达到了峰值,假如说100亿吨二氧化碳,未来5年是维持100吨一年还是要下降?这也取决于政策的设计以及大家的努力。我个人认为达峰以后应该会下降。 我们推演了一下:一年如果用可再生资源取代标煤,一年1亿吨,如果30年就是30亿吨的标煤,也就是我们基本上能实现碳中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2050年基本对于能源上不应该再有排放了,因为我们还要有点排放给工业,比如炼钢的,能源可以有替代,炼钢的炉子不可能没有。当然现在也有新的技术,可能用氢来做还原等等。碳中和的概念很多人不了解的一点,是不是一点都不用排了呢?不是的。我们能够吸收的是多少?就是一年十几亿吨,主要是海洋还有森林,以及还有未来碳捕捉的技术。吸收二氧化碳靠新能源替代,加上靠森林,靠碳的捕捉、海洋吸收。自然界能够吸收的一年就十几亿吨,也就是我们最终能够排出来的也就十几亿吨。排出来十几亿吨和吸收的十几亿吨我们就叫中和了,国际就是这个标准。顶层设计的问题解决以后接下来就是怎么落实,我们也在积极建言献策,未来5年大的方向应该就是每年1亿千瓦,而且上不封顶,不封顶的规划我觉得还是非常令人振奋的,这就是我想说的整个大的市场情况。Q:下来就一些热门的问题做一下交流和探讨,从公司角度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是关于逆变器这一块,因为今年的情况咱们非常好,明年的情况也预测很好,这里涉及两方面:一个是海外市场的拓展,另外一个可能也跟华为有一定关联度,您怎么看?A:关于出货量,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总体全球光伏市场大概下调了10%左右,一开始大家都预测可能下调20%以上,但总体下调的量不是太大,也就是我们估计今年一年全球装机量在110几个GW还是有的,特别是欧盟的复苏以及美国抵税政策的延续,这两个使得美国的市场目前总体是没有下滑的,欧盟市场下滑也比较少。出现问题的主要在中国,原来预计我们平价项目和竞价项目都不错,大家都预测可能装到50个GW。由于多晶硅厂出了几个问题,一个是发洪水了,一个是出现了阀门爆炸,结果导致硅料供不上所以组件价格上涨,最近是企稳的,但目前的组件价格比上半年的价格大概至少上涨了20%。所以导致了一个问题,今年的装机量大家也知道有很多平价项目,包括我们本身在内的很多平价项目只是开工了,只是进行了土地的平整、手续完善、接入电网等等的申请,但大部分企业组件是没有安装的。所以我个人预测今年国内的装机量肯定不会有原来的50个GW,我估计40个GW都不到,这样国内比去年略好一点但由于国际市场还算不错,所以个人认为我们今年出货量应该还在25个GW左右,还算可以的。对于明年的安装量我是充满信心的,明年出货量我个人认为要超过35个GW,这是对于全球装机的预测。Q:逆变器的预测国内和海外大概是怎样的结构?A:国内我们预期在30%左右,正负2个百分点,海外占有率接近20%。未来海外的占有率我们是每年大概爬升1-2个百分点,我们希望在“十四五”期间海外的市场占有率目标不低于30%,加上国内的稳定的30%,我想最终的目标是达到全球市场的30%份额,这是一个长期的打算,因为每年海外市场份额都在爬升。Q:对于明年的判断大概会怎么样?因为可能很多项目到明年会更好?A:是的,如果抛开今年不说,明年的情况是两个叠加,一个是国家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刚才说了国家下决心要改善我们的能源结构,原来在这方面是有争议的,“十四五”开始刚做的时候光伏是有一年40个GW,所以大家都在争取。这一两个月最大的变化就是我们国家控制疫情不错,我们绿色复苏的信心是比任何国家都足的,所以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在能源结构调整的时候并不会伤害到实体经济,而且我们是更加廉价的、平价的能源。所以明年开始有两种叠加,一个是今年很多订单没有完成的,二是明年开始是“十四五”规划首年,我们肯定也是按照目标的分解首年也很重要,首年新安排的量不能低于60个GW吧?否则后面几年就完不成了,所以后面会慢慢爬坡。所以明年也叠加了两个效应,一个是今年延后的项目,第二个是明年“十四五”计划的开局之年,这一年我相信我们的政策肯定也会倾斜到这方面来。但它会有所推迟,明年新的项目也会有所推迟,因为“十四五”的规划不可能在今年就发布了,大家知道我们中央最高决策的10月份召开全会,这之后可能对于各个板块、各个行业的“十四五”规划目标都有一个大概的判断,其实能源板块是最迟决定的,主要是因为争论不休,很多人还是要挖煤,能源转型还面临着方方面面的阻力,但现在达成了共识,我相信明年的情况包括后来五年的情况都会比较好。Q:明年60个GW?A:至少新增60GW左右,因为按照每年1亿千瓦分摊,如果前面两年很少,后面一年就干1亿千瓦了现在不是很多行业的人想干多少的问题,而是领导说你们能干多少的问题。确实我们目标是2030年达峰,但是我们不可能到那一年达峰,因为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我们肯定会提前好几年,所以我估计2025年我们的二氧化碳就到顶峰了,这个时候由于核电、水电这些带来的增量还是非常少,生物质、核电、水电带来的增量还是比较少,主要还是要靠光伏。Q:光伏+储能,储能目前的成本大概什么水平?因为光伏的平价是明年在国内市场,光伏+储能的平价是在什么时候呢?您对这方面的前景和空间有什么看法?A:大家知道装储能是无奈之举,过早地承担了电网该承担的事情。你看欧洲、美国,他们很多光伏发电厂也没有限电什么的,但他们没有安装储能的。我们为什么要装储能?迫于无奈,我们顶层设计上大家缺乏一些共识,所以可再生资源行业主动承担了,说我装一部分储能,保证了我上网。在这个背景下,这样储能装置在里面目前是有些被动的,但这个被动也正在逐步变为主动,因为成本确实是下降还比较快。这个成本的下降含两部分,储能成本的下降我们很多人理解概念上有错误。假如说我还是1500块钱一个千瓦时,但我循环的寿命从3000变为6000,每度电的成本也是下降了1倍的,所以技术成本的下降主要是靠循环寿命进一步增加,硬成本的下降事实上在分摊开始的时候就保证了低的成本,初期的投资保持低的成本。有人问过我,锂流电池、钠硫电池都是上万次的寿命是不是可以无限分摊?其实这也是错误的,大家知道著名的企业家搞的柠檬电池,那个东西是不灵的。为什么?他说15000这个寿命过度设计是没有意义的,如果在太阳能的平滑端,一天就调度一次,大家知道一天如果一次,20年也就是7000次,所以这也不能过度设计,现在储能电池系统寿命如果能保证6000-7000次。假如我们未来按7000次计算,我们要降到多少成本呢?实质上现在有效的可能都只有4000次,我们跟知名企业合作超过6000次的,按6000次寿命算,现在大概是1500块钱一个千瓦时,大家可以除一下,现在是两毛五是吧?两毛五是100%的效率,但充进去还有一个,100度电至少要损失十几度电,所以再除以85%,这就明确了,现在的储能成本,一度电成本是3毛钱。未来我们如果再降低到1000块钱每千瓦时,寿命提升到7000次,在未来五年当中算得结果是是1.43毛,再除以损耗部分0.85,所以是1.7毛。“十四五”期间储能的成本可以降到2毛钱,加上光照好的地方光伏的成本也是2毛钱,所以大概是在4毛钱左右。如果我们做到8000次的,大概光伏+储能,那是光伏加纯储能是3.5毛左右。如果好的,因为储能储一半,储能的2毛钱一度电,存了一半还有一半直接送出的,所以就加上1毛钱,在这个2毛钱里面你要乘一个系数的,我们叫做存储的深度,如果存储100%的电,加入把白天存的电展开24小时用,我们未来的光伏结合起来成本最高也就是4.5毛钱,不会超过5毛钱,最低就是存20%,还有80%,直接馈入电网的,可能光伏电价就是3毛钱左右,完全有能力和火电竞争。这笔账光伏、储能怎么算?存储的深度也是我给定义的,我十年前就呼吁要定一个存储的深度,现在也在起草相关标准,今后看看怎么把它嵌入进去。它的成本有两部分组成,一个部分是循环寿命,循环寿命是作为分母的,第二部分分子就是投资的部分,这样一除就是一度电的成本。但还有损耗,一部分是70%,锂电池磷酸铁铝是大概80%多,三元有90%多。充进去还要发热,还有损耗,我们还要再除0.85,这样成本还略微上升。因为100度电里有十几度电就没了,消化掉了。客观计算下来未来一度电的充放电成本可能在2毛钱,储能部分是能算清楚的。大致算法是根据初始的投资除以循环次数,再除以损耗0.85,算出成本。目前初始的投资是电池加系统在1200、1500每千瓦时左右,这个千瓦时是每千瓦装配1小时的容量,未来要控制在1000以内,简单计算除下来也就是2毛钱。Q:如果配20%的储能,2-3年的时候差不多能平价吗?A:发电侧储能的本质问题是,没有建立这样的政策和机制,现在他们装的装置在那里睡大觉,因为为了上网、并网、满足政府需要,现在并没有各种调度关系的规则,个别地方也在制定。这个东西装上去后怎么用,如果能平滑一下它的价格就低了,如果平滑的同时还要参与调峰、调频,那么算法就不一样了,因为瓶是待命的,存多少的各个情况很复杂,需要用人工智能的算法对电池的剩余电量进行管理。 举个例子,平时白头埋头存电,晚上7-8点把太阳能送出去,只是完成这个功能,白天尽量把电池存满晚上放出去,只是把电能、可再生资源进行了一个搬移。但是如果你这个存进去了没有搬移,下午5点钟电网说我现在叫你充电,你说我电充满了,准备晚上把电放出去,那不就冲突了吗?如果参与电的调峰是一个技术活,需要有很多努力的。Q:未来3-5年内的规划?产能扩张情况?A:现在阳光产业园的二期马上就要开工建设,阳光产业园去年才投产的,现在看来这个形势非常火爆,所以我们必须对未来5年进行首先是静态产能的扩充,也就是我明年必须到50个GW,光伏要40个GW,风电要10个GW,海外的工厂也要再扩一点。我未来3年以后的产能要到100个GW,因为假如说我目标按30%的市场份额计算,光伏未来几年每年大概怎么也得有200个GW,30%就是60个GW。如果储能有20GW,风电有20GW,那实际上我就需要100个GW的产能,这不是吹牛,它是实实在在需要的。同时我们还考虑到弹性产能,弹性产能是有政策周期性的,比如12月并网,630、930、531、123等等并网,这些时间点上还是要有一定弹性的产能。我们的弹性产能做得非常好,因为我有风电、光伏,还有电动汽车,还有储能,现在全部整合在一个大的产业园里,那个产业园最终大概有六七百亩地的大产区,未来几年把产能做上来,明年年底有二期的新工厂投产,所以目前的弹性产能是不够的,大概在30多个GW,扩产的计划还是非常明确的。除了印度工厂,我们可能还会在东南亚再设立一个工厂,做小功率等等,进行对全球物流的投放,所以也要确保有些贸易争端等等风险得到化解,产能规划目前已经做完了,而且会很快实施。Q:储能的逆变器和光能逆变器是在一个产能体系之下?总共100个GW?A:是的,因为储能逆变器产能不需要太大,大家看了国内满足政策需要配了1个小时,比如说我在光伏电站100个兆瓦的,我们可能就配了10%就是10个兆瓦1个小时,那就是10兆瓦时的,逆变器只有10个兆瓦。而光伏电站的逆变器是100个兆瓦,所以实质上它的兆瓦数逆变器容量很小,不需要那么大。未来是什么情况呢,我们看今年到明年美国的这些光伏发电储能装置,我们给他们服务供货的储能装置已经从1小时变到3小时,我们推演下来无论是国内国外的小时数,我们叫时间常数,应该今后1个小时是满足不了要求的,太阳能1个小时就是中午一点点,太阳能、风能未来可能都会从现在的调频、调峰的0.5小时,像有的燃气发电机边上装我们的储能装置,就是20分钟的,逐步演变成时间常数越来越大的。我们看明年美国和我们订货的储能电站基本都已经是4小时,但功率没有变化,所以储能逆变器的产能不需要跟容量一起上升那么多的,我们主要还在做系统。也就是说一个10兆瓦的储能电站,1个小时配的用的是10兆瓦的逆变器,用的1小时容量10兆瓦时的电池,4小时配的还是这个逆变器,但配的电池翻了4倍,所以我们重点还是要集中在储能电池集成的产能扩张上,而不是在变频器的产能扩张上。Q:储能业务未来几年的规划会是怎样的?A:今年大概储能的业务收入比去年翻1倍,在10个亿左右,明年肯定是要翻倍的。我们大部分都已经开始转到磷酸铁铝上面了,我们是无电芯战略,没有电芯。很多人也问到你们是什么战略?跟这些伙伴是竞争关系还是合作关系?我想首先都是合作关系,合作大于竞争。当然电芯厂家自身也在做这个系统,经常投标时候也有冲突,但很多人都说你怎么能做得过人家?我想我们就要在系统集成方面下足工夫、进行创新,电芯我们是作为合作伙伴,我可以买甲方的也可以买乙方的,电芯未来也不可能永远是一家独大,所以总的来说我们对储能的每年翻番的任务还是充满信心的。Q:行业内是不是还担心国家电网消纳上限的问题?“十四五”规划如果把这些可支撑能源上调写进去,国家电网就会有压力明确把可再生能源的消纳上限规定下来?A:第一个问题,既然已经平价上网了,为什么咱们还要下这么大的决心兴师动众地做“十四五”规划?这里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国家的电网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体制上的问题,我们的电能本身还不是一个完全的商品;二是我们的东西南北,从西到东线路非常长,我们有这么多的复杂电源点,“十四五”的规划实际是能源电气化,但能源电气化过程当中必须电网规划先行,因为它的时间涉及到特高压,怎么也得两年。结果两年以后你说你还能接电网?这就导致了它不匹配。“十三五”期间是有过惨痛的教训,这个规划是要给所有参与方、相关方、决策方大家都要心中有这个目标和规划,哪个地方脱节了最后都完成不了,这里核心是电网。电网的渗透率,确实由于国家整个电网体系相对是保守的,因为我们要做到99.99%的可靠性。实际上什么叫电网的安全?如果走向分布式、分散式,电网是自动走向安全的。但我们由于集中式大规模的在西部,因为光照好、土地便宜,我们还要装大量的,所以我们在分布式和大的集中式的基地建设这一块还要两块并举,,包括前段时间说的风光水火储,我也吐槽了,我说这就是金木水火土,要警惕火电搭顺风车的问题。电网的安全挑战肯定会有,因为不稳定的电率如何让电网更加安全,所以在电网端是需要投入的,我们全社会可再生资源是需要有一定成本的,除了我们这个平价上网以外,其他方面的成本也要增加一些。原来我们欢呼雀跃说有平价上网了,光伏的后时代来了,辉煌腾达的时代来了,结果去年平价以后我们成为了一个主力能源的竞争者,反而到处受到打压。现在有了大的规划,有了顶层设计,有了我们对减排的、大的气候变化约束,我想这些争议基本还会有一些,但慢慢就会趋同了。就像当年北京市邮电局一样,顺丰快递出来了邮电局要打压,现在谁还去发一个电报呢?不会的。谁还去写几封信呢?没有这些事了。也就是说这个过程会加快。一个方面是电网,另外还有一些参与市场交易,还有地方政府的绿色GDP考核等等,都在这个大的规划里自然就顺畅了,这是你刚刚说的第一点。Q:储存深度情况?A:关于储能的深度我这样做一个比方,如果储能一点不安装,那么光伏电站是最便宜的,因为没有增加另外的投资。如果我装10%,你这10%要投到里面,电价又没给你上去,所以你只能自己消化一部分。如果你要把白天的电到晚上的电,我们的利用小时光伏就是4个小时,如果你把它转换成24个小时,所以我们定义存储的深度就是100%,你把所有的电都搞平了,但这个代价就大了,相当于白天送出的电只有二十四分之几,二十四分之二十可能都要存储起来的,也就是90%的存储深度,那储能装置的投资就很大了。但这个装置投资下去谁买单?24小时发电的太阳能电站往里一充,原来3.5毛,给你4毛钱的电价,他没有积极性的。所以如何存储、存储多少、存储的那部分是不是还要参与其他的辅助服务我才能把成本捞回来,这就是要综合考虑的事情了。Q:EPC业务未来的规模以及它对现金流上的影响?特别的发行债券意味着以后我们EPC业务的现金流会有比较明显的改善,以及规模上也会有比较大的提升?在后续维护保养上是不是也能够做一个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变成一个持续稳定的现金流?A:大家关注的关于欠的电费问题,首先是两件事情。第一,正因为是国家财政欠了补贴,所以我们阳光电源在EPC的业务上已经变成了只是到C,没有I,没有投资,我们只是对这个方案进行系统集成,从开发到集成,我的产品就是系统集成,把它卖掉。因为要给你一笔大的现金,说是50年以后再给你,我想没有人感兴趣,是欠了这个钱。因果关系,正是因为财政欠钱、财政赖账,我们才没有去做业务,我们业内有几家做业务的就陷进去了,我就不点名说了。我们的业务本身跟财政发不发债解决历史的欠账问题关系不大,当然有一点关系是如果财政欠的钱都给到投资者,投资者有更多的钱投资下一个电站,仅此而已。当然对于我们的装备制造,如果欠的钱能解决是能改善现金流的,因为毕竟前面欠的钱传导到供应商那里,毕竟还是会有钱的,但现在逆变器这一块对应收账款管理非常严,就这样还欠我们一大堆。尽管跟我们的关系不是太大,但我作为一个人大代表,作为一个行业资深的参与者,我是积极呼吁要去财政把这个问题解决,我甚至有一次把财政部的领导堵在电梯里。现在的情况大家也知道,今年是通过发债什么的,我刚刚又收到财政部给我的回复,这个事情还在做。前面有人说这个事情不做了,一会儿做、一会儿不做。首先欠钱的事情国家是认的,从来没有说不认,第二,也是设法在解决的。发债的事情发改委经济运营局还是在往前推进的,并没有停下来。至于EPC的规模方面,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我们的主体,整体规模上我们现在已经成为了EPC的隐形冠军,我们甚至从开发到交付的量在国内已经是走在前面了,EPC的规模未来还会扩大,我这块业务肯定要做大的,既然我已经做了,我们要么就不要,要做就是每个事业部必须把它做到前三,要不我就要退出。所以EPC的业务今年收入大概100个亿,这个业务并没有像我们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差。我们通过融资租赁,通过各种方式也改善现金流,我们在这一块主要还是加快它的流动。每年它的规模和收入,我们制定的目标还是每年增长30%-40%,争取在EPC业务领域里成为全球的龙头老大。这一块业务反正是独立核算的,现在可能我们很多投资者也看明白了,这一块业务的利润各方面是不如逆变器的,但还可以挣些钱,能挣来的钱可以搞研发,这块业务我们也有1000多个从业者,应该说我对我们的EPC业务从2010年开始做到现在是非常满意的,规模持续在上升。刚刚你讲的维保问题,对于后续的问题,对于存量的问题我们有一个专门的智能运维部门,这也是一个独立的智能运维公司做,其实增长情况还可以,去年5000万,今年大概能做到1.5亿,也增长了2倍以上。这一块业务未来主要还是运用专业技术做专业维护,用大数据、数据分享提升它的绩效,比如这些电站运行着需要及时改造,或者有些疲劳、劳损,或者我们进行一些诊断也好,还是利用我们的共享机制,利用现有的全球1亿多千瓦的装机量给大家做好服务,这是一个增量的市场。Q:华为现在退出逆变器以后,我们排名前几位的优势企业能够获得的份额,在1-3年左右的维度大概能到多少?A:我没有听说友商退出了。总的来说我们的份额在上升,有的友商由于各方面的限制,经营和运营的难度在增加。即使没有制裁的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的份额也是在上升的,主要是得益于我们整个全球化的战略,我们全球营销网点和服务网点的布局。所以刚才说到对这一块我们下一步的打算还是做好自己,只有自己把产品的竞争力做好,把服务的竞争力做好,把全球的布局和洞察力做起来,贴近我们的客户,满足他们最新的需要。我想核心还是研发,足够的研发投入可以保证我们在市场上获胜。通过这些年的运营,我们对国际市场也有深刻理解,比如美国市场我们占有30%以上,美国市场的特征和欧洲市场的也不太一样。第二我们现在要努力挖掘渠道的潜力,渠道我们做薄弱了,原来都是2B的,现在大部分2C的业务,所以这方面是需要加强的。总的来说有个别友商目前给了我们很多崭新的机会,给了我们很多客户那边的一些机会,比如说一个客户要使用产品,他必须要经过银行的认可,银行认为这个供应商有风险,这个项目就一票否决了,这种机会对我们来说必须要抓住,机会来了一定要把它抓住。Q:逆变器海外市场格局?未来演变?海外市场战略打法?A:进化的方向:1)中东、中国西部、非洲、印度等地方可能会有大量的大型电站。组件的太阳能板今年都到500w的规格了,有一些会更集中,在集中式的地面电站。2)分布式的场景会更加分散,户用的,小型农场主,甚至德国小型农场主做太阳能板,还有和储能的结合,自发自用。逆变器厂家的竞争格局有两个大的方面变化:1)渠道化,中小功率的各种渠道,向智慧能源方向发展,甚至可以跟汽车充电装置结合,数字能源在未来格局中会有技术上的主导;2)厂家方面,新竞争者肯定会比较少,随着毛利率进一步降低,格局进一步固定,厂家基本固定。中国企业能否完全占领西方市场也不一定。因为有些专利壁垒等。大的格局是总体来说逆变器市场在增加,各个企业格局都做得不错,大的洗牌还没到来。 Q:海外市场集中度在下降,咱们出口毛利率很高,未来竞争对手是国内还是海外?A:慢慢走向和国内厂家竞争,替代海外的是没问题的。替代海外是因为中国企业在低成本创新层面是走在西方前面的,他们的专利能挡一段时间,但最终可以破解、申请许可或给钱。中国企业最后在海外厮杀,能不能进一步整合的难度是有的,主要是在中小功率上面有各自的渠道和小的创新点,竞争白热化,能存活下去。长远看还是规模化,工业产品ToB的业务最终都会走向ToC消费端。能源投资逐步变成消费投资的时候,就靠规模,靠低利润在做。如果走到类似白家电、平板电脑的路上,就存活不了那么多企业了。 Q:海外稳态毛利率怎么看?A:海外长期来看毛利率在35%比较合理,到25%的可能性不大因为研发投入大Q:组串式国内出货量市场份额已经60%了,国外有多少?A:国外比例略低。国外专业化的多,国内有些厂家在猛推,我们组串的比例也是60%,集中的比例40%,和全球的比例是吻合的。组串的比例会上升一些,但是集中式不会消失的。就像沙漠电站里面,没有必要再往小了做。 Q:如果将来组串式占比高的话,竞争也会加剧,那么我们在中小功率渠道化方面?A:我们正在努力追赶。今年在澳大利亚的渠道做的很好,市占率很好。今年在欧洲落伍了是因为疫情导致很多渠道建设落后了。直销的比例在下降。渠道的开拓难度不大,要做一个负责任的渠道合作伙伴,它不是我们的客户,不是我的供应商,是一种特殊的合作关系,是一种生态的方式。我们要精确布局、可持续发展,做长远打算,使得渠道质量和品牌结合起来。Q:储能中报毛利率?A:储能目前是开发、扩张阶段,去年前年是亏的,今年肯定盈利了,这是毫无疑问的。 Q:您之前讲过储能利润率大概5%左右,但是2019年报表里面储能毛利率有30%,为什么差了这么多?A:一个是开发费用,系统集成,相当于项目定制,所以它消耗的资源比较大,现在没有两个储能订单是一样的。后续我们走向标准化、模块化,盈利空间就会比较大。早期项目因为定制化,在市场的培育期,各家都比较强势,都有很多规矩,就得根据要求定制。都是以项目的形式出现,而不是像逆变器一样都是标准化的多少台。标准化之后,净利率至少回升到7-8%比较合理。 Q:储能未来市占率目标?A:现在统计方法比较混乱,比如基站上的UPS电源线他们也统计进去了,所以就导致我们市占率很低。现在的5G基站,很多UPS电源线,包括数据中心,220V,240V直流等,这些都不是电力系统的储能,这些除外的话,我们希望的市占率全球市占率不超过20%,就是我们的目标。如果那些东西不算上,全球的容量还不是太大,现在那些东西好多都是铅酸电池。 Q:展望2025年全球储能市场规模?A:现在看来每年复合增长40-50%,增速高于光伏和风电。 Q:今年您预计全球有多少储能装机?A:不会很大。我觉得全球电力系统装机不超过10GW Q:主要渠道直销这块占比多少?A:比如国内出货10GW,自己的直销2GW左右,还有8GW就是从外面供。海外主要是靠渠道。 Q:咱们和海外逆变器企业(比如Solaredge)的单瓦成本有没有差异?以及原因是什么?A:不可比,因为我们还没有这样的产品,主要是在美国市场上,有个流氓专利,所有的太阳能板,消防如有需要,20、30秒之内要把太阳能板给关掉,不是把逆变器关掉,这是一个专利。这个专利事实上让进入美国市场都很难,但是欧洲市场这边都可以做。总的来说我们MLPE产品比Solaredge还是便宜,尽管他们也是在中国生产。因为后发优势肯定比前面要便宜,要优化、低成本创新。采购原料那一块是差不多的。 Q:产能100GW具体拆分是哪些?A:是逆变器+储能+风电。风电变流器今年市场占有率也是第一的。比光伏逆变器复杂。这是我们的目标,是一个3~5年的规划。 Q:我们采购的IGBT核心还是掌握在海外手中?A:是的。IGBT和微电子芯片都是一个问题,我们国产半导体的能力在爬坡阶段,小范围的在使用,大范围推广有难度,需要积累研发人员,包括下一代研发,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我们的供应没有问题,有多个渠道,我们不是制裁的对象,没有被封锁。总结感谢曹老师的分享,因为我们觉得一个是整个光伏行业长期成长性越来越明确,所以整个板块逐步由周期成长开始转为成长。第二,对于阳光而言我们觉得阳光在逆变器、EPC、储能上的布局,整个业务形态和增长的趋势是非常明确的,尤其是逆变器,我们觉得海外产能总的扩张,现在可能30多个GW,将来往100个GW走,出货量今年25个GW,明年应该35个GW以上,我们觉得甚至还可以更乐观一些,因为海外市占率提升的速度还是蛮快的,而且海外的盈利能力也明显会强于国内,逆变器业务应该说这两年的增长会非常迅速,往后当然还有储能逆变器这一块的持续激励,我们觉得这个业务其实应该是非常好的,轻资产、高ROE,本质它也是类似于电力电子的业务,我们觉得这一块市场的预估还是有些不足的。另外EPC业务曹老师提到力争目标30%、40%的增长,这一块未来应该还是保持比较稳健的形态,尤其是EPC业务原来业务有些担心,但公司在这一块做这么多年,每个项目都是好的,盈利能力也一直还是非常强的,所以这一块我们觉得也是比较好的,市场对这一块的估值也不能给得太低。第三是储能业务的潜力,光伏+储能在两三年以后会开始平价,公司在这一块的积累是比较深的,往后可能有50%的增长,我觉得在储能这一块的布局应该还是明显领先于市场,整个业务积累还是比较深厚的,这也是一个明显的亮点。综合下来我们觉得公司几块业务的趋势都非常好。盈利预测我们的判断应该比市场更乐观一点,总体我们是看好公司的成长。电话会议只是公开预测,但我觉得还是有一个上升的空间,估值上我们觉得也应该能够往逆变器业务30倍的方向走,明年目标市值我们看到600亿。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