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首提“积极发展”,核电搭上“碳中和”的快车,“十四五”投资额有望达7000亿十年来首提“积极发展” “十四五”期间投资额有望达7000亿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2021年重点工作里提出,要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这是十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来首次用“积极”的字眼来形容核电发展工作安排。溯及以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是信号最为明确的一次。据兴业证券研报,2012至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核电的表述如下。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在十三五规划中,我国提出“以沿海核电带为重点,安全建设自主核电示范工程和项目”。要求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而在十四五规划中,我国提出“安全稳妥推动沿海核电建设”,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0万千瓦。从规划上来看,有1200万千万的增长空间,复合增速在4%左右。“十三五”期间,核电之所以进度比预期要缓慢,主要是受到了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影响。仅仅开工10台机组,这相较于“十二五”大幅度下降。若按照目前业内的普遍预计,在“十四五”期间每年开工6-8台机组来计算,合计将开工30至40台机组。单台机组投资的金额一般在200亿左右,这将带来近7000亿的设备投资。核电也将搭上“碳中和”的快车中国在2020年9月和12月做出新的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以及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占比达到25%的承诺。在碳中和背景下,核电作为稳定高效的清洁能源,对于减排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望大规模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基荷电源。核电专业媒体《核电观察》分析指出,核电建设既可以发挥稳定投资的作用,又不会增加近5年内的供应能力,对于推动未来能源结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火电、风电和水电,核电具有污染少、发电稳定的优势。与火电相比,核电具有不排放污染气体、能源转换效率高等优势。而与水电和风电等能源相比,核电又具有不受季节和气候影响,发电高效稳定的特征。根据《中国核能发展报告》1月发表的年度测算,要实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25%以上,综合考虑风电、太阳能、水电的发展空间以及核电的建设周期,需要十四五期间至少新开工3500万千瓦核电机组,即30-35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届时至2030年核电装机容量可达到1亿至1.1亿千瓦。除此之外,国家电网也在发布的该公司“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中提出,到2030年,公司经营区域内核电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以上。若考虑广东、广西、海南的开发潜力,全国十四五期间新开工核电容量还将更高。中游毛利率最高,上游资源对外依存度高从具体产业链来看,核电上游环节主要包括核燃料、原材料的生产。原料铀对外依赖程度较高,常年维持在70%左右。目前全球天然铀供应基本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虽受短期铀生产受到疫情影响减产,导致价格小幅回升,但从中长期来看价格预计将保持稳定。从国内的供需结构来看,由于我国铀资源开采成本高昂,因此铀资源对外依赖度很高。中游核岛设备是核电站的核心,受益于高技术壁垒享受较高毛利率。我国的核电站主要由核岛设备、常规岛设备、辅助系统组成,整个核电设备市场规模在560亿元上下,一般设备投资占核电站总投资的50%。而核岛作为整个核电站的核心,是所有设备中对工艺要求、投入成本最高的部分。从毛利率上看,由于核岛设备技术壁垒高,毛利率也相对较高,关键设备毛利率在45%以上,其中主管道和堆内组件的毛利率分别可达到 60%、50%左右。下游核电站建设运营,由于核电站建设周期长,以大型国企为主。整体来看,核电项目投资期在10年以上,投资回收期长达20年,对投资方的资金等各方面实力要求较高,因此通常以大型央企、地方国资等国有企业为主。申万宏源研报指出,碳中和背景下,核电利用小时数人为可控、资源约束较低、选址相对灵活、发电无碳排放,有望成为火电的理想替代。上市公司中,中国核电为中核集团旗下核电运营平台,A股唯一核电运营标的,公司在运控股装机占国内核电总装机的40%,福清核电5号机组由公司控股投资;中国核建已全面掌握各系列多型号的核反应堆建造的关键技术,具备 AP1000、EPR、华龙一号等新一代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的建设能力。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