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汽车EDR专家交流会纪要
夜长梦山
2022-01-02 11:41:58

汽车EDR专家交流会纪要20211219

核心内容:

EDR(事件记录仪)是由于国家GB7258-2017机动车,里面对乘用车专门提到了,原本修订是指2021年1月1日起,所有乘用车必须强制安装事件记录系统,但是后续2020年对于修改稿进行了一次调整,乘用车强制安装事件记录系统,调整到了20222年1月1日。下个月,但凡是下线的车辆,必须强制安装事件记录系统EDR(事件记录仪)定义:由多个车载模块组成,监测、采集并记录碰撞事件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车辆和乘员系统数据功能的数据系统,可以通过分析记录系统的数据,比较客观得还原车辆发生事故前、事故中、事故后的关键数据,进行事故的判定和相关鉴定工作。也有很多的供应商或行业内人士把他比作汽车上的“黑匣子”。

整个EDR相关的实施分为两个阶段,1)第一阶段,要求EDR记录17项的关键数据,2)第二阶段,2023年,再加上43项关键数据,最终2023年以后的状态是乘用车将通过EDR记录汽车关键的60多项的关键数据。

值得注意的一点,除了GB规定的EDR之外,其实2020年回顾的时候还进行了一个补充,但凡符合GB/T38892规定的DVR设备,DVR设备的digitalvideorecorder,视频记录设备,那么视作这辆车具备EDR功能,技术实现路径上有两种状态,即乘用车可以选择7258座EDR,也可以有DVR技术储备,符合38892的标准,也可以使用DVR。主流乘用车厂商,包括新势力,基本上使用EDR实现路径,功能性、成本、技术整合和试验时间,从成熟度来看,EDR要高于DVR的。DVR大家可能认为会类似于民用的行车记录仪,但是DVR除了视频记录以外,包括视频持续摄像时间、时长都有比较明确的规定,会有个比较大的电源储备系统,这样会导致他的成本比较高,这也是为什么主流主机厂里不怎么采用DVR作为技术实现的路径。

EDR除了规定的记录功能,提取EDR记录的数据,并没有非常严格的标准,目前对于数据提取这块,除了主机厂之外,包括第三方、保险公司,也会有信息提取的需求。

 

Q&A

Q:EDR具体形态?

A:形态不能说类似于飞机的黑匣子,EDR目前经常使用的实现路径倾向于气囊控制器集成EDR模块(芯片),主要的实现是跟气囊控制器(airbagcontrollerunit)ACU有关,主要还是气囊控制器的一个小单元。

 


Q:这个模块价值量多少?

A:单纯从整车厂材料成本来说,也就几十块钱,不会超过七八十块

 

Q:您指的几十块是整车厂采购成本,也就是材料成本会更低吗

A:对的,主机厂采购单个零件的价格,还包含了供应商的管理费和利润,如果只看材料成本,确实不会很高

 


Q:不带EDR转变成带EDR功能,材料成本的转变才几十块钱

A:对的

 

Q:但是之前我们也看到商用车,某招股说明书,商用车的行驶记录仪单车价值量几百块钱,这块乘用车和商用车不一样吗

A:不一样,本身对于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里面,整个商用车的这块实施条例早在2004年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里,就提出了商用车要用到行驶记录仪,但是这个和我们今天说的EDR事件记录仪,不太一样。商用车(货车、叉车、搅拌车)他们的行驶记录仪从功能实现上来看可能有点像民用的行车记录仪,偏视频图像的采集,也注重定位、车内车外的记录功能,其实是两套东西,关注的侧重点不同。刚刚您所说的商用车的几百块钱,其实是比较符合常规的,比方民用买一个小米、华为、360的行车记录仪,也要400-500这样子。

 

Q:那么商用车的功能并没有像乘用车一样,集成到气囊控制器

A:部分的商用车是没有安全气囊这块的,所以实现路径上,乘用车一般选用安全气囊控制器上面集成一个单独的模块,实现数据的采集功能。

 

Q:乘用车另一个技术路径,视频一样的DVR模式,这块是不是和商用车有点类似

A:DVR确实和商用车更相似,但是乘用车DVR的标准挺高的,在技术实施包括最终形态,包括材料成本上是远高于EDR的,基本上从主机厂成本考虑,更加偏向于EDR的模式。

 

Q:也就是气囊控制器上新增一个模块

A:是的。如果是DVR,那么要求对于摄像头也好,对于视频记录时长,对于备用电源、数据读取的简易程度,比方规定相关的存储设备的读取、包括读取速度,EDR目前不具备单独的读取模块,可能需要整车厂去读取,或者需要专门的设备,两者之间的技术路径其实是有很大一个差异的

 

Q:不仅仅是读取,还有备用电源设备,这也是包含在DVR里面吗

A:是的,简单说一下,持续录像,这个是DVR存储稳定性的一个要求,系统持续录像8个小时,存储单元连续视频没有异常,在系统持续掉电的情况下,需要系统保持183天,即半年以上不丢失。系统还要有自动识别的能力,识别事故发生前、发生后15s的数据,除了在移动存储器保存,还要保存在DVR内部不可覆盖的空间,有一个比较强的要求。

 

Q:不可覆盖的地方指:不是本地?

A:不是,在DVR存储装置里,必须要有个空间,无论之前多少小时的录像,前面类似的紧急录像触发之后,后续新增的录像不会自动覆盖掉这块。是一个单独存储的地方,不是普通存储器的一个滚动刷新。

 


Q:刚刚您所说的EDR单车价值量就几十块钱,那么DVR呢?

A:基本上几百块钱,如果对于存储空间,摄像头要求比较高的话,需要上干,这个取决于DVR要做成什么样子。四五百块跟EDR时所说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Q:主机厂选择方案都是集中在EDR,没有集中在DVR

A:基本上都是采用EDR技术实现路径

 

Q:就是可能从材料成本方面考虑,采用更加经济性的方案

A:对

 

Q:国外的情况如何?

A:不同的国家吧,对于美国、欧洲、韩国,他们在EDR法规上要早于我们实施的,但是欧洲推进的不是很顺利,因为里面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问题,所以欧洲虽然强制要求,但是数据收集量不像我们这次GB的数据量这么高

 

Q:您提到的个人隐私的问题,如果EDR切换成DVR,带录像功能,那可能性会不会比较低

A:是的,根据我们调研和对法规的解读,EDR的法规有两方面的数据,我们预判2023年以后,DVR将不可以作为传统EDR的实现的替代方案,因为2023年以后,B级元素需要收集的数据更多,DVR更加偏向于视频采集,所以基本上后续会强制朝EDR的方向,而不是DVR可以替代EDR的方向去走

 

Q:也就是从成本上,主机厂只需要几十块钱,就能够满足法规,也不需要为了法规更新,再去迭代DVR

A:对的

 

Q:那么切换EDR的法规,是百分百需要切换的对吧

A:是的,而且就是下一月1号

 

Q:那么对于库存车呢

A:对于存量的车辆,2021年12月31日及以前生产的车辆,法规没有要求,这个法规主要还是针对主机厂的。

 

Q:那么对于库存车,您所知道的行业内部,库存当量大概是什么样的

A:目前我们的库存当量其实各地分配不均,也看各个品牌的分布情况,今年整体受到芯片影响,整体库存当量相较于2020年是有明显下降的,现在正常运营的经销商端,库存当量一般都是是1.5-2.0的水平,库存车可能是1个半月,不到两个月的消耗时间

 

Q:也就是还有不到几个月,不带EDR的车会被消耗掉了

A:是的

 

Q:商用车那边早早上EDR,为什么乘用车迟迟2022年才上,刚刚您也说了这种解决方案更改范围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这个仅仅是法规对于乘用车、商用车不同的规定吗

A:两者跟商用车还是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很多商用车属于生产资料,比如水泥搅拌车、货车,他们在道路事故率,一旦发生违章驾驶,很容易引发事故,这些事故对于道路、对于财产安全,有一个比较大的影响,所以当时的条例就要求商用车加装数据记录仪。但是乘用车的方面,一直在对照欧洲、北美的法规实施情况,乘用车目前保有量越来越大,对于事故的判定,包括行驶数据的客观性、公平性也是在不断提升的。厂商这边能够收集到数据的规范性也是在不断加强的。

 

Q:气囊控制器的供应链的变化,比如供应商有没有新的面孔,在主机厂那边

A:不管国产、合资,整个气囊控制器基本在欧洲博世、大陆、采埃孚,基本上市场占有率有90%以上了,所以目前增加EDR的模块,集成到气囊控制器,也是主要这三家供应商在做的事情。至少没有看到国内的单独供应商,首先能够提供气囊总成,然后还能把EDR模块集成到控制器,目前没有看到可能性

 

Q:那么这块是主机厂相当于跟供应商做一个改款或者技术更改在里面,对整车厂来说带材料成本上涨

A:对的


Q:会涉及开发费吗

A:会涉及的,各个厂商不同的,更多的的是集成EDR功能的气囊控制器跟原来的整车做一个匹配测试,或者原来的气囊点爆试验上,重新进行一下,整体费用上面,不会特别高。而且费用上面,很大程度是主机厂他们支付掉。

 

Q:博世、采埃孚、大陆的上游供应商,散件供应商,会不会有一些国产替代的机会

A:会有的,可能有一些散件供应商,但是这个涉及到这么三家供应商的供应链,这个信息不是很方便谈的非常详细

 

Q:您这边主要对接博世,但是博世下面的上游,您这边不接触

A:是的,这涉及到他们的商业机密。

 

Q:上游零部件,气囊控制器再往下分的话,有哪些组成

A:单纯得和EDR相关的,主要是一个存储单元、中央处理器、内置的加速度传感器、传感器信号采集器、备用电源,备用电源只需要实现基本上150Ms的电量提供,整个EDR的单元就是这些,加一个外围的电路板。整车上很多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碰撞速度传感器,这些传感器本身在CAN网络上通信,EDR存储单元只在CAN网络把数据读取出来,小模块的计算和存储,记录在EDR里

 


Q:那么您所说的电源,是一个实时运行的,还是碰撞才会运行

A:实时,EDR集成在ACU,气囊控制器本身及时一个实时运行、实时监测车辆状态的控制器,不断监测大的碰撞减速去,一旦监测到了之后,他根据自己的运算逻辑,就去控制气囊是否需要点爆还是不需要点

 

Q:也就是它不仅仅和事件记录有关,还是会涉及车辆控制?

A:他不会直接涉及到车辆控制,但是他会实时监测车辆状态

 

Q:刚刚您所说的数据处理,目前还没有比较比较统一的规范,但是我理解数据处理也是一个比价重要的一块,对于后处理应该是价值量比较高的一个环节

A:新的EDR的实施方案没有对数据读取作出详细的说明,大多数乘用车EDR都会存储在单元内,但是每辆车,整车厂之间没有通用的传输协议,如果要提取数据,一块是厂商提取,另一块可能就是保险公司或者第三方的鉴定机构,通过专门的CDR(crashdataRetrieval)设备提取数据。之前国内也发生过相关类似的案例,之前特斯拉发生刹车刹不住或者自动加速的事故,这些特斯拉也是通过提取EDR数据,形成报告

 

Q:一个是厂商,一个是第三方,那这块主动权会不会掌握在厂商手

上,会不会对于数据真实性有一定的影响

A:对于数据真实性,我认为大家可能不用担心,因为国家本身GB的法规在这边,而且整车除了3C、国家目录申报,整车的关键零部件也是需要做3C认可的。所以对于数据真实性这块,我觉得可以不用担心。另外第三方鉴定公司、保险公司也会使用专业的CDR设备提取发生事故车辆的信息,那么如果两边信息不对称,或者整车厂专门篡改一些数据,那么会有非常严重的合规性、法律、道德问题

 

Q:CDR成本这块主要转嫁给主机厂、消费者还是第三方

A:对于整车厂不会存在单独的成本,整车厂本身有自己的一套系统,不需要单独去购买数据提取工具的。对于鉴定机构或者保险公司,他们可能会购买CDR数据设备;是否会转嫁给消费者上面,这个得看具体的保险、服务的定价了。

 

Q:EDR目前的渗透率,即目前已经批量,已经在市场可以见到的车型

A:EDR可以看工信部348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公告里面,我们可以看到长安福特的MustangMach-E、比亚迪宋PlusEV,小鹏G3i,荣威eRX5,瑞虎8Plus,都配备了EDR,所以国产厂商走在还是比较前面的。

 

Q:这个需要上国家公告的对吧

A:是的,因为涉及到整个气囊

 

Q:以后高阶自动驾驶,对于人或者车一些责任判定也有这种需求,听下来EDR好像记录的运行参数,是不是法规尚不足以满足高阶自动驾驶数据,未来有新的发展契机吗

A:从自动驾驶的角度,只能说EDR法规可以更加有助于判定,自动驾驶万一发生事故到底是驾驶员还是车辆的责任,但是整个法规还是针对于乘用车领域。目前乘用车上面,自动驾驶或者L以上驾驶辅助渗透率,也并不能算很高。所以EDR法规可能乘用车保有量越来越高,然后对于很多事故责任判定不够明确,或者客观数据提取分析比较复杂。对于数据记录来讲,本身也是分两个阶段,一阶段收集17项主要数据,二阶段还会收集43项数据,整个60项数据,从车辆本身性能、或者操作角度,60项还是能够比较有效还原事故车辆当时实际状态的情况的,如果后续对于自动驾驶相关的,可能会出现EDR其他的系统,短期内没有看到相关立法的可能。

 

Q:刚刚您说的分两个阶段,2023年开始实施的,对应的EDR单车增加的价值量,成本,会有什么变化

A:基本上不会增加太多,因为从数据收集上来看,为什么我们厂商普遍会考虑气囊控制器作为技术实现路径,其实这是和哪些硬件范围来收集看的。目前我们看到主要的数据,除了有几个需要从仪表读取之外,其他主要的都可以从气囊控制器的数据读取实现。本身仪表的数据也是可以通过CA可以读取的,所以一阶段直接用气囊控制器集成的方案没有任何问题,二阶段目前看下来,主要的也是气囊控制器、仪表,几乎都是可以在CA中读取到的。举几个例子,车辆的纵向、横向加速度,这些其实是气囊控制器的运行逻辑里,本身就是需要去收集的。后续的43项数据里,里面很大一块是跟气囊直接相关的,比如侧气囊展开时间、侧面气帘展开时间、前排副驾气囊展开时间,也就是说,后续要上的法规,或多或少其实还是跟气囊控制器主要参数直接相关的,所以技术路径上,不会有非常大的变化。如果说成本上升的话,主要还是软件上面,可能需要一定的调整。EDR的数据提取的更多,对于算力有新的要求,但是2023年,价格再加上年降之后,我预估不会有很大的上升,甚至有持平的可能性

 

Q:是否乘用车如果用T-BOX实现EDR的功能,也是可以的;未来T-BOX在乘用车的渗透率增加,会不会EDR会转移到T-BOX上面

A:我不能完全排除这样的可能性,但是T-BOX本身不是跟整车安全直接相关的,或者这么讲,缺少一个T-BOX这样的远程通信的单元,并不会直接影响到车辆安全或者他的正常行驶。所以T-Box并不是跟汽车安全直接相关,或者读到的数据量是有限的。但是气囊控制器能够读到的数据,是车上最主要的速度、气囊展开时间、加速度这样的数据,从数据提取符合法规要求的角度上,选择气囊控制器其实是一个最便捷的路径。从T-BOX上面实现,我的预测是未来为了满足自动驾驶、驾驶辅助,提升用户体验,提升用户使用习惯分析能力,比如刹车踩的太重,或者踩油门踩的比较猛的这样的分析,作为法规这块,我认为T-BOX实现的可能性不是很高

 

Q:但是商用车其实也没有在安全气囊上

A:很多的商用车是没有安全气囊的,商用车的要求不一样。


Q:对于未来EDR的展望,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EDR会不会记录电池的信息,会不会有其他价值量的体现

A:我认为会的,新能源渗透率不断提升,近期来看,很多新能源汽车的事故跟电池有直接关系,比如自燃爆炸现象,都跟电池状态有关。现在普遍消费者维权去举证电池参数是很难的,只能由厂家或者委托第三方去提取。因为渗透率的提升,我相信EDR除了会记录行驶信息,后续可能会把电池信息记录上去,这样对于EDR的性能或者技术路径,都会有一些比较大的调整

 

Q:参考美国、欧洲法规,后面会不会对存量市场有要求

A:如果仅仅是针对EDR,我认为对存量市场不会有要求,本身技术路径是气囊控制器,这块不会通过售后改装或者加装来实现,所有的存量车辆。一个是整体车辆情况,能不能满足数据采集的能力,需要全部review一下,二是存量车去加EDR面临用户支付费用等环节需要重新审视。所以整个这件事应该是没有可操作性

 

Q:专家您了解做商用车的供应商启明信息吗

A:这个不了解

 

Q:有些人认为政策上执行是不是会不达预期,会不会有一些偏差。会不会出现执行不到位,特别是客观的因素,比如一些乘用车没有做过EDR的测试,包括芯片全部要装,MCU是不是也会造成芯片的断供现象出现。

A:首先从执行的角度,这条技术规范,这是一个GB,是一个强制标准,是所有乘用车企业必须实施的,所以从实施必要性上来说,肯定是100%要求的。至于会不会有些整车企业逃避,我认为风险、合规问题代价是非常大的。目前来看,应该不会有整车企业找芯片不够的借口来规避这件事。本身这件事从成本上,上涨的不是很多,另外技术实现路径,其实并不是整车厂直接相关的,其实更多的是气囊控制器供应商的散件,要么就是气囊供应商故意规避国家标准,但是企业从公信力上不至于做这样的事。第三点会不会有企业因为时间来不及的借口去规避国家法规,我认为也不大会,这条法规其实早在2017年就开始征求意见并公布了,2020年还进行了一次Review,本来2021年1月1日实施的时间调整到了2022年1月1日,相关行业内部企业其实也是盘过内部的实际情况,作出了这样的调整。所以从规范、执行、试验进度来说,不大存在不执行的可能。当然如果部分整车厂心存侥幸的话,这个已经脱离了我们今天讨论的范围了。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启明信息
工分
2.49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3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4)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退伍炒股之股海沉浮
    春风吹又生的半棵韭菜
    只看TA
    2022-01-08 15:17
    谢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退伍炒股之股海沉浮
    春风吹又生的半棵韭菜
    只看TA
    2022-01-08 15:16
    谢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2-01-03 17:52
    谢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神兜兜
    为国接盘的半棵韭菜
    只看TA
    2022-01-03 00:34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