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大热点就是商务部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这件事,消息一出,相关的股票大幅波动,我们也来简单分析一下。
这次国家对两项资源出手管制,其实也是不多见的,国家很少使用贸易制裁的办法,只是美国对我国的半导体产业封锁太紧,这次我国做出了必要的反击。
美国先是限制英伟达对大陆的出口高端芯片,又施压荷兰政府限制向我国出口包括 EUV 及部分 DUV 光刻机在内的高端半导体设备及材料,又要求日本限制对华出口 23 种半导体设备。
还有韩国,美国也拉拢韩国在我国周边国家如蒙古、越南联合开发稀有矿产资源,一定程度上损害我们国家的利益,
正因为美日韩荷从设备到软件再到材料全面封锁围追堵截,非要打断我国的产业升级之路,才有了这次我国的出口管制。
事实上出口管制并不等于禁售,只是需要获得批准才可以售卖,不过那些与我国不是很友好的国家,可能就很难获得批准,对此美国那边反应很强烈,看来真是打到要害处了。
欧美日韩的这些企业不用镓和锗行不行呢?根本不行,因为镓和锗应用十分广泛,不仅仅在于半导体,还广泛应用于卫星通信、太阳能电池、半导体等领域,和军工、国防、高新科技等领域。
目前这两种稀有金属均被美国列为 35 种关键矿产目录,也被欧盟列入 61 种关键原材料目录,都说明了这两种金属的重要性。
先说一下镓,镓产业链多以砷化镓、氮化镓、氧化镓、4N 工业镓形式作为应用,其中工业镓是生产其他产品最主要的基础原料。
由于镓的熔点很低、沸点很高、良好的超导性、延展性以及优良的热缩冷胀性能而被广泛应用到半导体、太阳能、合金、化工等领域。
镓在地壳中的含量为 0.0015%,不以纯金属状态存在,而且是伴生矿,没有单独的镓矿,通常是作为从铝土矿中提取铝或从锌矿石中提取锌时的副产物得到的。
镓产业的下游主要消费形式为砷化镓,也就是第二代半导体,份额占比约 80%。
使用砷化镓衬底制造的半导体器件,具备高功率密度、低能耗、抗高温、高发光效率、抗辐射、高击穿电压等特性,因此砷化镓衬底被广泛用于生产 LED、射频器件、激光器等器件。
类似于碳化硅、氮化镓为主的第三代半导体,砷化镓产业链也包括砷化镓晶体生长、衬底和外延片生产加工环节,衬底作为外延层半导体材料生长的基础,在芯片中起到承载和固定的关键作用,因此也是价值量最高的环节。
全球砷化镓衬底市场海外厂商占据主导权,根据 Yole 统计,2019 年全球砷化镓衬底市场主要生产商包括 Freiberger、Sumitomo 和北京通美,其中 Freiberger 占比 28%、Sumitomo 占比 21%、北京通美占比 13%。
由于自然界不存在天然的砷化镓单晶,需要利用原材料金属镓、砷通过人工合成制备。这次出口管制,恐怕会导致一些外国企业由于买不到足够的原材料导致停工停产,海外砷化镓的价格可能也要飞涨。
而国内砷化镓企业基本不受影响,可能还会由于原本出口的镓大量转为内销导致降价,由此形成的价差会让国内企业具备一些原材料方面的优势。
还有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很多人可能使用过氮化镓充电器,这种充电器相比一般的充电器具备功耗更低,频率更高的特性。
由于氮化镓具备更高的禁带宽度,因此可以作为射频器件应用于军用雷达、卫星通讯、5G 基站等方面,军事领域经常提到的相控阵雷达,就需要大量的氮化镓作为射频器件。
由于涉及国家安全,海外高性能氮化镓器件实行对华禁运。
但是在国产替代的迫切需求下,国内相关氮化镓射频器件企业已逐步打破海外垄断,取得技术进步,而且这次镓的出口管制会导致海外某些国家氮化镓射频器件供应短缺。
相比于传统的硅材料,氮化镓具备更高的电子迁移率、更宽的能隙、更好的热导率和更高的韧性。
因此镓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的发光二极管 LED 和激光二极管 LD 器件,还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的光电子器件,如光电探测器、太阳能电池和光通信器件等。
那么除了中国以外,欧美绕开中国找其他国家供应可不可以呢?基本不可能。
目前全球金属镓的储量约为 27.93 万吨,而中国储量最多,达到 19 万吨,占全球储量的 68%左右;相比之下,美国的储量还不到中国的 1/40,只有 0.45 万吨。
由于镓主要存在于铝土矿中,目前世界上 90%以上的原生镓都是从生产氧化铝的种分母液中提取的。
铝土矿中的镓含量平均值为百万分之五十,要冶炼大量铝才能得到一点点镓,世界铝土矿资源中所含的镓估计超过 100 万吨。
一般将氧化铝通过电解铝的形式生产金属铝,我国凭借低廉的电价,成为生产铝的大国,顺带着生产镓也是很正常的,根据 USGS 数据,2022 年中国金属镓产量占全球的比例高达 98%,几乎垄断全球的供应。
原本德国、哈萨克斯坦、匈牙利、乌克兰都具备一些镓的产能,但都先后停止了,原因大概是不赚钱,作为一种伴生矿,单独开产线生产镓是非常不划算的,基本都难以盈利,我国也都是生产铝的大企业在生产镓。
而且电解铝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需要具备低廉电价的地区才能生产,尽管德国 2021 年宣布重新开始生产镓,但居高不下的能源价格叠加俄乌战争,在德国生产镓恐怕很困难。
中国的金属镓主要出口至日本、德国和荷兰,所以这次对镓进行出口管制可以说是很有针对性的。
而且镓作为一种副产物,对国内的生产企业又不会造成很大伤害,因为这些企业基本都是以铝作为主营业务的,并不主要靠镓来赚钱。
再说说锗,这也是地壳中最分散的元素之一,在地壳中的含量约为 0.0007%,已探明的锗保有储量仅为 8600 金属吨,也没有比较集中的锗矿。
大量锗以分散形态存在于各种金属的硅酸盐矿、硫化物矿以及各种类型的煤矿中,全球原生锗主要来自锌冶炼的副产品和含锗褐煤中提取。
锗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涉及国家有美国、中国和俄罗斯。全球锗资源储量最大的国家是美国,保有储量 3870t,占全球含量的 45%,其次是中国,占全球锗储量的 41%。
尽管美国是全球锗资源储量最大的国家,但美国基本不怎么开采自己家的锗资源。
一方面是由于锗的产量受制于铅锌矿的产量,铅锌产量不上来,锗的产量增长空间也有限。另一方面是美国将锗作为战略资源保护起来,近些年已不再开采。
中国锗的产出主要来源于褐煤矿,开采便利,因此在全球锗产量中位居前列。
据 USGS 数据,2021 年全球原生锗产量和上年基本保持一致,产量 130 吨左右,其中中国和俄罗斯两国的产量占全球的 70%,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锗生产国,近十年来累计供应全球 68.5%的锗。
出口上看,中国内地金属锗主要出口地区为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比利时、韩国等发达经济体,所以中国的这次出口管制可以说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走的一步,专打要害。
锗产业链比较简单,主要就分为上游资源开采冶炼,中游提纯和深加工,再到下游终端应用。
上游原材料来源主要有三个:褐煤锗矿、铅锌冶炼副产品、锗锭和锗单晶废料。
也就是说锗只能算是副产物,要么在锌矿中提炼锗,要么从褐煤中提炼锗,要么从废旧仪器中回收再生锗,但回收锗的规模很小,基本不够用,所以这种资源还是要靠买。
我国“铅锌型”和“煤型”含锗矿床均十分丰富,“煤型”含锗矿床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和云南,“铅锌型”含锗矿床主要分布在川滇黔低温成矿域,包括云南会泽和四川大梁子等。
上游资源提炼难度较低,但由于环节环保要求较高,导致盈利波动大。
2013-2014 年,锗金属受投资性需求推动出现产量大涨,也助推全球锗金属达到产量峰值;2015-2017 年,受环保约束及锗价格低迷的影响,产量较以往有所下降,导致全球锗产量随之下降。
中游的工艺复杂,深加工环节技术难度最大。初级产品主要是二氧化锗,毛利率水平较低,中级产品主要是高纯锗和区熔锗锭,利润附加值也高,毛利率大约 50%的水平,海外企业也基本以深加工为主。
高纯锗和锗单晶生产工艺为锗产业链的关键部分,锗单晶主要由高纯锗经直拉法或 VGF 法生产而成,锗单晶经过进一步深加工可制成锗衬底、红外锗晶片等材料。
可以看到,海外企业的锗大多依赖外购,这次出口管制下拿不到锗的企业,肯定会影响相关器件的生产。
国内锗资源主要企业有云南锗业和驰宏锌锗,云南是我国最主要的锗产品生产基地,云南锗业也是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锗产品生产企业,不仅具备大量锗矿山,还能生产各种材料级锗产品,还能深加工出各种锗相关的器件。
驰宏锌锗是中国最早从氧化铅锌矿中提取锗用于国防尖端工业建设企业之一,公司具备大量铅锌伴生锗金属资源,也具备将初级产品深加工成各种器件的能力。
锗的下游涉及领域很广,技术进步较快。全球锗终端需求涉及高新技术产业,终端应用领域主要是红外光学、光纤系统、半导体器件和太阳能电池、聚合催化剂以及化疗、冶金和荧光粉等领域。
锗具有红外折射率高,红外透过波段范围宽,吸收系数小、色散率低、易加工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军工及重大民用中的热成像仪与红外雷达等红外光学装置的透镜等材料。
因此红外热成像仪在军用和民用领域的推广也会带动锗的需求增长。
四氯化锗是目前光纤技术中不可或缺的材料,是其他长波光纤材料无法替代的战略型光纤信息材料。
掺锗光纤具有容量大、光损小、色散低、传输距离长及不受环境干扰等优良特性,是目前唯一可以工程化应用的光纤,是光通讯网络的主体。
锗在光伏领域的应用具体表现在聚光电池与硅锗薄膜电池中,主要是用作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的衬底材料。
锗衬底砷化镓太阳能电池具有高转化效率、耐辐照和高电压等特性,被广泛的应用于空间供电电源中。
它在人造卫星、太空站、太空探测器和登陆探测器等应用领域具有很强的优势,可有效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寿命,进而延长人造卫星的工作寿命。
锗在部分半导体器件上仍有广泛使用,由于锗半导体器件具有非常小的饱和电阻,几乎无热辐射、功耗极小等优点,因而仍被应用于高频大功率的特定场景。
下游需求结构看,红外光学领域占比最高,达 43%,光纤系统次之,占比 28%,太阳能电池占比 19%,其他领域占比 10%。因此缺乏锗对于很多高新产业和国防安全来讲影响很大。
尽管美国宣称中国的出口管制会倒逼他们对镓和锗相关产业进行“国产替代”,但这个跟我们的国产替代不同。
因为提炼金属不是什么做不出来的高科技,只是因为成本居高不下,不如我们的便宜,因为这些年我们积累了庞大的产业体系。
美国目前经历这么多年的去工业化,而且人力成本昂贵。镓和锗又都是伴生矿,没有谁会为了获得这两种金属,而去大量建产能生产铝,提取煤和锌又没有用处。
更何况要完成这些建设需要漫长的投资周期,需要很多年,而且还得有资本愿意去做,回报周期这么长,恐怕也找不到愿意做的企业。
那就只能政府出钱做,且不说还要争论几年,除了要有矿外,产能爬坡也需要时间,因为规模上不去,价格就降不下来,还要不断提高冶炼技术来实现金属回收率的提升,来降低成本,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起来的。
但这些年还得用,那就只好动用战略储备以及金属回收,但储备早晚有耗光的一天,金属回收的规模也远远不够,所以最后还是要买。
只要我国进行适当的限制,就能让国内国外形成一定的价差,让国内的价格一直比国外的低,国外相关产业的发展都会受影响,甚至很多高端的半导体器件造不出来,低端又竞争不过我们,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
如果国外不计成本坚持要发展自己的基础冶炼产业,我们还可以马上转为倾销,这样他们付出辛苦建立的产业会由于价格比不过我们,导致无利可图,被迫倒闭,多年的投资全部打水漂。
反观我国的国产化替代,并不是上游的基础工业品,而是下游的高端制造,这些东西本身利润就很高,再加上我国本身对这些就有很大的市场需求,无论限制与否我们都会去竞争这块蛋糕。
国外限制我们购买,正好能加速国产替代,让我们研发自己的产品,他们反而会因为研发出的新技术缺乏市场应用,价格居高不下,甚至无法收回研发本金。
制裁是一把双刃剑,不仅国外需求得不到满足,国内供给也得不到释放,所以我国很少使用这种办法。
这次的出口管制是从 8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这个月欧美那边肯定会加紧囤货,导致镓和锗相关物项价格上涨,所以消息一出,相关股票价格大涨。
但长期看,这些企业的出口业务也会受到一定的冲击。一部分原本供应海外需求的产能会由于缺乏订单,产能利用率有所降低,这部分产能转入内销,导致国内国外形成价差,国内比国外便宜。
不过前面也提到了,镓和锗相关生产企业并不是依靠这两样为生的,生产镓的企业依靠电解铝,生产锗的企业可以提取煤炭和锌,还可以卖与锗相关的各种器件。
镓和锗的出口管制会使得国际半导体企业新增订单的交付周期延长,预计将导致三季度消费电子及上游芯片价格迎来新一轮上涨。
国内半导体及一些通信相关企业有望借助这次机会带来的时间窗口追赶海外企业,强化竞争优势。
在镓和锗上游受限的情况下,海外企业可能转向直接采购中游器件,相关器件的海外订单需求有望增长,有利于国内中游企业提升市场份额,同时对于砷化镓、锗衬底等国内技术相对薄弱的环节也有望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总而言之,这次我国可以说是用尽可能小的代价就对欧美很多高端产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目的是想让美国慎重对待对华关系,至于美国会怎样,那还得关注后续动向。
另外,镓是光芯片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光芯片的主要材料是 III-V 族的磷化铟(InP)、砷化镓(GaAs),因此我国实施出口管制可以利好国内光芯片厂商。
光芯片应用广泛,不仅在光通信领域,在手机人脸识别、激光雷达、工业激光、军工、LED 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尽管我国在低端产品的国产替代上持续深入,但高端光芯片仍由海外厂商主导。
华工科技、光迅科技、永鼎股份、仕佳光子、中瓷电子、源杰科技、长光华芯、华西股份等光芯片相关企业有望因此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