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恒立液压交流纪要1215
夜长梦山
2021-12-18 15:26:32

交流环节

Q:请系统性介绍公司业务和竞争力。

A:主要产品包括液压油缸、液压泵、液压阀、液压马达、液压系统等。液压油缸是最早的板块,先期从事中低压油缸制造,1999年开发出挖机油缸,在日韩占据主导的情况下进行国产替代,用十年左右时间达到20%以上市场份额。当时国产主机厂份额也较低,约20-30%,产业链在共同进步。又经过了五年时间,份额达到国内第一约50%,自2015年起基本稳定在50%以上。近十年也在开发外资客户,如卡特、日立等,现在在外资品牌内份额也很高,如卡特50%、日立70%,全球份额第一,约30%以上;同时也是全球价格最贵、质量性能等方面最好的。产能情况:挖机油缸年产约100万个,对应约25万台挖机;全球挖机年销量约60-70万台。

非标油缸年产能约20万,应用行业分散,大行业包括:高空作业平台30%,盾构机及海工海事各占15-20%。后续根据下游需求扩张产能,目前关注中高端产品、进行高门槛的替代。同时,非标油缸也是规避挖机油缸行业波动的路径。

泵阀制造经验约7-8年,恒立泵阀业务规模约35-40亿,其中70%左右为挖机泵阀(行业集中度高、与油缸客户重合,暂未向海外品牌供货),希望达到50-60亿规模,国内市场份额与油缸同步达到50%以上。泵阀和非标油缸路径相似,未来也要区分挖机泵阀和非标泵阀(通用泵阀),也可以做马达、液压系统、零部件等。未来2-3年主要做通用泵阀和马达。

通用泵阀未来会进行大量研发投入。过去主要把研发精力放在挖机板块,通

用板块需要大力开发。马达收入不大,约4-5亿;系统收入约2亿。两者后续年增速可能达到50%左右,系统订单已经排到明年下半年了。未来3-5年主要增量来自于非标油缸、通用泵阀和马达。

远期规划:跟随行业需求趋势变化,电动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电动化产品,3-5年后看到体量增长。

 

Q:挖机油缸怎么做到这么高市占率,壁垒在哪?

A:初期只能做中低压油缸,竞争大、利润薄,所以想从事挖机油缸,初期有各种质量问题,通过不断投入、打磨技术才达到外资品牌水平。2011年达到20%份额,内资第一,但未超过日系(40-50%份额)。后来行业进入下行期,国内主机厂也有强烈的零部件国产替代需求,成本压力也大,恒立份额也在不断提升。

与外资品牌相比优势明显,前期抢占市场时具有价格优势、供应响应速度优势。以前挖机厂订购外资品牌零部件需要提前13个月,但是国内需求波动很大,外资品牌供应体系满足不了国内主机厂需求,国内主机厂份额也上不去、挖机份额被挤压,希望扶持国产品牌。因此在产品质量、性能与外资持平的前提下,份额得以不断提升;外资品牌受挫不断下行,因此不断降价,低于恒立价格且趋势未逆转,但恒立质量已超过外资品牌。

 

 

Q:产品质量和性能要比较什么指标?

A:压力强度不足会发生断裂等质量问题;密封性不足会发生漏油,等等。

 

Q:挖机油缸价值量是多少?

A:小中大挖差距大,以中挖为例,比较平均,四根油缸加起来要1.8-2万、单个马达8000-1万(目前只做了一个马达,未来要做共三个马达)、辅件加起来3-5千。

 

Q:未来3-5年主要增量来自于非标油缸、通用泵阀和马达,体量目标是多少?

A:通用泵阀几十亿,马达20亿左右。挖机马达现在只做了一个,15%市场份额做了4亿,未来30-50%市场份额的话会达到7-10亿。还有挖机的另外两个马达,价值量可以乘3;还有高空作业平台马达,也能有几个亿;起重机也有几个亿。另外还有通用马达,国内市场空间几十个亿。

 

 


Q:通用泵阀毛利情况如何?

A:通用泵阀比挖机泵阀贵,因为客户小、单价高,但是规模小。通用泵阀形状都是相同的,只不过个别零部件做一些改变,可以跟挖机泵阀一样在同一产线上模块化生产不同泵阀,规模效应强。

 

Q:通用泵阀的主要竞争对手是?

A:力士乐、丹佛斯,收入规模都在几百亿,都是海外非上市企业。通用泵阀难度很大,工业领域2小时不停工作,即便是日系川崎也有各种质量问题,和德系有差距。恒立目前做出来几种,力士乐有干百种应用,需要时间和技术积累。主要难点在设计和工艺,需要开发,根据不同应用改变。中国液压产能技术还是比较薄弱,恒立找准了方向,可以沿着这个方向做出更好的产品,吸引客户。全新领域的拓展要做出更好的产品,不仅仅是价格优势,比如煤机不在乎价格。



Q:海外品牌产品客户资源积累的先发优势,如何弯道超车?

A:一开始贴近中国市场,因为开发周期短、效率高,恒立给中国厂家开发新产品。非标油缸可以利用现有客户积累,建立信任、优先试用恒立产品。另外还做亚系统,用到很多通用泵阀。用系统带动泵阀销售,积累技术。泵阀以内销为主,油缸已经全球化。也会受未来下游行业周期性影响。工程机械应用为主,像卡车也会有一些,但是比较少。

 

Q:原材料、零部件自制率是多少?

A:很多核心原材料零部件已经自制,所以利润高,净利润25-30%;海外品牌只有8-10%净利润。

只有一些比较基础的钢材、轴承没有自制。泵阀钢材特殊,60-70%进口钢材,国产只有一家中心特钢;轴承国产用的很少,不超过1000万元,国产主要是长盛等几个品牌,主要是进口。

 

Q:除了挖机外,下游比较大可其他行业客户有哪些?

A:高空作业平台,高机。一年几个亿采购额。

 

Q:三一采购比例是?

A:油缸一半恒立,泵阀1/3恒立加1/2川崎。

 

Q:请对明年进行展望。

A:行业比较稳定。挖机方面技术成熟。非挖部分是重点。

国际化,海外已经深耕十年,产品品类、渠道建设经验足。主要是欧洲、东南亚、北美,未来还有印度方面(近年来挖机停留在2万台水平)。

 

Q:三一的国际化效果如何?

A:发达地区很难开拓,铺渠道需要很久、成本很高,要和老牌外资客场竞争。一开始靠价格战,与国内持平,但生产成本上升,如印度工业用电8小时每天,所以需要降本;工人素质也影响产品质量,提升售后成本。

增量国家才有周期性,发达国家无周期,中国目前由增量逐步转向存量市场。存量的后市场规模大,但恒立不会和主机厂抢生意。我们仍然会供应后市场的零部件,通过特殊设计,形成零部件供应闭环。

 

Q:恒立海外建厂规划是?

A:新建墨西哥工厂,此前都是收购零部件工厂,两个日本一个德国。墨西哥面向全球液压件最大的北美市场,选址比印度好,产业聚集效应就近配套。美国的生产成本高,大部分制造都转移到墨西哥。

 

Q:挖机的无人化应用进展如何?

A:卡特有AI概念机。未来需要通过液压技术的智能,配合电控系统,替代手动操作,逐步实现主机无人化。传动方式还是用油压,小巧、性能好,电传动能量密度不足。在推力要求低,精度要求高的场景,可能会用到电传动。卡车不需要多大力量,电动化应该很快。

成本问题,小挖为例,四根油缸8千元,电的要乘4。同样体型的油缸,电缸比油缸贵3-4倍,但能量密度小于油缸,需要规模效应来降本。且到商业化应用也需要很长时间。

 

Q:电缸的技术积累如何?

A:增速肯定比油压高,所以恒立一定关注电缸。

电动类产品核心是滚珠丝杆,难点在于材料、加工工艺等,目前正在组建团队,未来自己具有研发及制造能力。

工业自动化提振了电缸需求,包括机床等,滚珠丝杆需求高。

国内厂家都是2-3亿规模,高端的日本NSK、THK,美国派克,力士乐都是几十亿规模,主要在高端机床、飞机等。

 

Q:最新排产情况是?

A:四季度需求好于三季度,同比稍差,去年基数高。

四季度油缸板块还会增长。10-11月挖机油缸与去年同期差不多,12月稍下来一些(去年8万,今年6-7万),所以挖机油缸可能下滑一点;非标油缸表现很好,50%增长,可能继续增长。

泵阀可能下滑一点,因为客户集中且主要在国内,挖机泵阀受影响大。通用泵阀、马达、辅件等需求都很好。

 

Q:挖机泵阀泵阀渗透率是多少?

A:大挖今年提升6-7%,至15%。中挖20%,小挖50%。后期主要提升中大挖渗透率。


Q:挖机油缸今年下滑比行业小吗?

A:挖机油缸是正增长的,可能约20%左右,整个挖机今年可能也是几个点的正增长。

仅看国内市占率约60%,今年出口好,挖机油缸增速可能达到5-10%;海外增速约50%以上,受益于需求复苏,全球化程度加深带来的增量。出口客户主要是卡特、神钢、沃尔沃,出口挖机油缸占全部挖机油缸30%。收入30亿以上。

 

Q:非标油缸增速是多少?

A:最好的是高机。首先海外复苏,20-30%增长;国内鼎力产能释放,增长300%多,所以使得高机是非标油缸中增速最快的,全年可能超过40%。

其它板块在10-30%不等。海上风电体量不大,几千万,根项目建设进程和风电安装船的制造进度相关。

全年非标油缸估计18-20万根,收入17亿左右,高机油缸收入占30%。明年展望,非标油缸每年增速都有20-30%,每年都有新行业带来增量,高机也会持续增长。还有新能源、军工。军工占非标油缸10-20%,导弹车、运兵车等特种车辆,过去几年增长较快,从17-18年开始,有时候100%,目前军用油缸和泵阀规模1-2亿。

 

Q:怎么看明年挖机油缸的出口?

A:肯定增长很好,但是增速不好判断,主要因为需求复苏。卡特全球50-60%份额,其余由KYB供应。



Q:非标泵阀排产情况是?

A:主要在工程机械板块(起重机、高空作业平台、各种车),增速很高,大约150%,6-7亿体量。明年国产替代增速应该还很高。

 

 

Q:汽车起重机,三一、徐工、中联国产化率高吗?

A:很低。高机的泵阀、马达国产化率也很低,只有徐工马达国产化率稍高。汽车起重机泵阀单价与中挖相近,但整体销售价格要高一些,因为量少。

 

Q:非挖泵阀技术要求难度是?

A:与挖机泵阀差不多,有的直接挖机拆下来就能用。工业的比挖机难。

 

Q:马达今年收入是多少?

A:约亿。估计明年增速可观,一方面挖机渗透率提升,另一方面挖机上行走马达也开始做了,市场大两倍。起重机、高机马达也会快速增长,增速可能高于100%,体量还不大,可能不足1亿。

 

Q:出口制造规划是?

A:主要国内制造,海外暂时还没有制造,收购的都是零部件工厂。可能在东南亚建厂。

 

Q:明年除了挖机油缸增速情况如何?

A:都不错。

 

 

Q:挖机油缸和泵阀降价压力大吗?

A:没有降价压力。

 

 

Q:国内挖机油缸来看,2022Q1情况如何?

A:根据排产,22年Q1依然会有很大下滑,行业好转可能要等到Q2以后了。

 

Q:油缸、电缸配套是什么格局?

A:电缸与油缸完全不同,未来格局也没有新进入者,还是恒立与外资(国内建厂),市场目前还不大。小剪叉的油缸2000多,电缸8000多,主要在于制造成本,规模化后,毛利率和传统油缸差不多。

电缸主要在高机上用,其他应用在工业自动化产线、飞机、机床上用,工程机械很难应用。鼎力有电动剪叉和电动臂式,恒立未做臂式,传动还是油缸,只是动力变成电池。剪叉电缸只需要电池和电机,省略了泵阀,省去了维护,一整套系统下来,成本差不多。臂式还是用油缸比较经济。剪叉电缸油缸价值量相近,相当于我们的额外市场,我们本来不做剪叉式油缸(太简单)。

高机电缸渗透率很快,明年估计20-30%,还是新行业,竞争格局好,主要是恒立、力士乐、派克。恒立也是刚开始,体量几百万。

挖机的电动化很难,电缸推力1000T,小挖都需要3-4000T,而且成本目前来看很难控制,挖机毛利低,没有动力采用电缸。起重机也是油缸,拉力更大。

 

 

Q:研发费用的计划是?

A:绝对金额会往上,费用率保持6%稳定。



Q:今年收入是?

A:95亿左右,利润26-27亿,挖机泵阀占利润比重超过30%。剩余70%板块增长20%多。

 

Q:毛利率相关情况是?

A:同比下滑2pct,主要原材料涨价和产品结构影响。一些规模效应还没起来的新产品,通用泵阀和马达,规模达到10亿,未来规模化后毛利率高于挖机板块。通用泵阀在应用方面是相通的,阀芯做一些个性化设计,规模效应强。

国内200亿左右,分布在工业、工程机械(50亿)、海工海事等,全球上千亿。力士乐每年500亿规模,仍能保持每年个位数增长,主要在于下有应用领域多,其泵阀产品在国内能做70-80亿(大头在工业,小部分在工程机械)。今年恒立通用泵阀(非挖)大约7亿,去掉工程机械后约1亿。

 

Q:经销渠道相关情况是?

A:渠道方面,经销商攫取了外资大部分利润。很多行业不缺钱,比如煤机用力士乐,8万元产品成本才2-3万,但利润很低,恒立优势很大。恒立一直是直销,工程机械就几个大客户,现在通用零散,所以需要经销。正逐步变革,现在体内分开,挖机类大客户和通用产品两个团队。

经销商布局跟着应用来,应用端积累很重要,120排量的泵,用在船上用在注塑机上,会有应用场景对性能要求的区别,只能一点点积累各类工况的应用。一种应用研发需要几个月,但是种类太多了,这也是力士乐最强的护城河,研发能力和积淀,500亿规模还能个位数增长,川崎也没法撼动力士乐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今年力士乐虽然受疫情影响,但是发达国家存量替代市场巨大且稳定。并且国外油便宜电贵,国内反过来,所以国内有动力推电动。

 

Q:定增预计什么时候发?

A:明后两天上会,没问题就过了,两周左右拿到批文。询价的机构比较多,公募,产业基金,QFII基金,定价可能要在9折以上80块左右。一共50亿,扩产用在墨西哥工厂、电动缸研发。鼎力、中联都有电动缸需求了,要做配套。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恒立液压
工分
1.39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1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