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通社最新获悉,针对关于将不孕不育治疗纳入免费医疗的提案,国家医保局今日答复,将逐步把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另外,继四川生育登记取消结婚限制以后,广东、福建等省份纷纷跟进,多地已经下发通知,生育登记取消结婚限制。事实上,近年来婚姻登记对数下降、初婚年龄推迟、生育年龄增大,不孕不育率居高不下。中国人口负增长后,政策聚焦“优生优育”才是缓解当前人口态势最为有效的方向选择,以基因检测为主的优生优育检查,以第三代试管为前沿的辅助生殖技术,以及各类辅助生殖支持药物有望受益。
一、国家优生优育的一盘大棋
2021年国家《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中强调,优生优育是我国从人口大国走向人口强国的关键因素,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是落实三孩生育政策的重要举措。在提高生育服务水平方面,要保障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综合防治出生缺陷、规范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政府关于“优生优育”后续细化的政策主要围绕这三个点展开。
2022年8月16日,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的20条生育支持政策,可简单分为5类:一是经济激励;二是时间支持;三是优质服务;四是生育关爱;五是生育安全。五类内容中,《指导意见》有相当一部分涉及优生优育,49次提到“服务”,涉及优生优育全程服务、儿童健康服务质量、生殖健康服务等。
二、婚姻、生育年龄与不孕不育现状
与美国、欧洲非婚生子女占比高达40%-60%不同,中国非婚生子女占比大约不到10%,因此,中国生育问题首先是结婚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
首先是结婚的人少了。2013-2021年中国结婚对数从1346.9万对持续降至764.3万对、降幅43.3%。民政部此前发布的2022年2季度结婚数据显示,2022年半年度全国共有373.2万对新人办理结婚登记,同比下降10.42%。700多万对夫妇能“贡献”多少新生儿?
其次是初婚年龄推迟。1990-2020年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从23.6岁推迟至29.4岁,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从22.0岁推迟到28岁。根据民政部统计,2005-2020年20-24岁结婚登记人数(含再婚)占比从47.0%降至18.6%,25-29岁、30-34岁、35岁以上结婚登记人数占比分别从34.3%、9.9%、8.8%增至34.9%、19.3%、27.2%。
第三是晚婚对应了晚育。1990年主要初育年龄、主要生育年龄均为20-27岁,生育一孩数、生育子女数占比分别为86.6%、74.9%。而到2020年,主要初育年龄推迟至23-31岁,且生育一孩数占比降至45.8%;主要生育年龄推迟至24-33岁,且生育子女数占比降至69.6%。30岁及以上高龄产妇的生育一孩数占比从4.6%增至近29.8%,生育子女数占比14.0%增至45.4%。
第四是生育年龄提升对生育能力的负面影响。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为25-29岁,男性为25-35岁。有研究发现,35岁女性生育能力大致为25岁时的50%,到40岁时再降至35岁的50%。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不孕不育率为12%-18%。
总而言之,当前的现状就是,领证夫妻的生育率越来越低,且夫妻育龄越来越大,不孕不育率居高不下。为此,除了政策放开,相关生育服务水平必需提升。
三、出生缺陷影响人口质量
受到生育登记政策和生育年龄影响的另一个事件是出生缺陷,这一直是我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对人口结构和人口质量也有重要的影响。
据媒体报道,从2003年国家不再要求“男女双方在结婚登记时,应持有婚前医学检查证明或者医学鉴定证明”后,很多民众误认为“自愿婚检”就是“取消婚检”。全国婚检率大幅下降,2004年全国婚检率便由80%降至2.67%,一些地方几乎不再婚检。与此同时,我国出生缺陷率则有所上升。全国妇幼卫生监测数据显示,2003年出生缺陷率为129.8/万,2006年是145.5/万,2011年则升为153.23/万。
后续的政策调整加上宣传教导,出生缺陷情况有所改善,但据《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估算,我国当前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仍有约5.6%,每年新生缺陷儿约有90万例。出生缺陷严重影响儿童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痛苦和经济负担。当前生育登记取消结婚限制,可能意味着实际孕前检查比例的下降,从而导致出生缺陷率抬头。
四、未来最有可能受益板块
1、基因检测等优生优育检查
目前我国对出生缺陷已构建三级预防策略:第一级是孕前的遗传携带筛查,第二级是产前的一系列的血清学、影像学、基因组学筛查,第三级防线则是新生儿筛查。
根据Rncos预测,2022年,我国优生优育检测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9.2亿美元,2016-2022年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7.4%。目前常规优生优育检查项目有:优生优育IgM检测(TORCHIgM)、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优生优育IgG检测(TORCHIgG)、神经管畸形筛查、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雌三醇(E3)测定、固相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子宫内膜抗体测定IgM(EMAb-IgM)、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子宫内膜抗体测定IgG(EMAb-IgG)。其中,优生优育五项检查,又称致畸五项,包括弓形虫、风疹病毒﹑B19微小病毒﹑巨细胞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的检查。此外还有孕酮、睾酮、雌二醇、促黄体生成素、催乳素以及促卵泡生成激素孕激素检查。
基因检测在三级预防体系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从基因检测技术层面来看,最为人所熟知的出生缺陷预防技术为NIPT(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NIPT作为安全性高的产前检查方式,市场需求较高,且近年来北京市、河北省、湖北省、浙江省等省市纷纷出台政策推动NIPT普及,包括降低服务价格、纳入医保范围,开展孕妇无创产前基因免费筛查项目等。
第三方报告显示,近年来NIPT市场,贝瑞基因作为最早入局的龙头之一,检测量已占据较大比例,先发优势明显。此外,开能健康、华大基因、达安基因、中源协和、透景生命、兰卫医学等公司不同程度涉及优生优育检查业务。
2、第三代试管等辅助生殖技术
PGS/PGD即胚胎移植前染色体检测/遗传诊断,俗称三代试管婴儿。移植前对胚胎进行遗传病和基因缺陷筛查和诊断,会提高着床率,降低后期流产和婴儿健康风险。有200多种遗传病,从目前医学来讲,有可能通过胚胎阶段PGD、孕期中的羊水绒毛脐带血筛查来选择妊娠,或在新生儿出生后早诊断早治疗。在胚胎阶段做PGD,选择好的胚胎妊娠,避免流产显然是最好的选择,但对技术要求最高,而且国内有资质的机构非常少。
能PGD诊断的单基因病有140多种。
据媒体报道,国内有牌照的辅助生殖服务机构为451家,其中,有IVF(即试管婴儿技术)牌照的是327家,大部分被公立医院持有,国内能做第三代试管婴儿PGD/PGS的医院更少,只有40余家,例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和协和医院等。
国内上市公司也有涉及这一最前沿领域。汉商集团最新公告,公司已与武汉华中科技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同,收购其持有的武汉同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81.34%股权。武汉同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另两位股东就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该公司旗下华科生殖医院的拥有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IH、AID、IVF-ET)、湖北省人类精子库、湖北省生育力保存中心、人类干细胞制备与应用及资源保藏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执业许可资质。证通社此前文章《【行业前瞻】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新进展 人口战略黄金赛道或爆发在即》分析了产业链其它相关公司情况。
3、生育支持药物
辅助生殖的用药治疗过程主要分为,降调 节、促排卵、诱发排卵、黄体支持。辅助生殖类药物市场已经形成寡头垄断,其中,外企默克雪兰诺、 默沙东等市场竞争优势明显,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推开,国内丽珠集团、仙琚制药、金赛药业等企业有望加快渗透辅助生殖用药和性激素的高端市场,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国家医保局最新表示,医保部门始终高度重视人口问题,目前已将符合条件的生育支持药物,如溴隐亭、曲普瑞林、氯米芬等促排卵药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提升了部分患者的用药保障水平。该局提出将逐步把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基金支付范围,努力减轻不孕不育患者医疗负担,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证通社:寻找前瞻性大方向下的清晰逻辑,基于模糊正确捕捉实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