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到这个话题,不得不来点宏大叙事的信仰加持
在2024年的今天,“机器人”无处不在,如赛力斯工厂里的“机械臂”,家里满地跑着的“扫地机器人”,高压线上做维护工作的“电力机器人”,厨房挥舞大勺的“炒菜机器人”。。。
但这些机器人本质还是专业对口,更准确的说应该是智能机械,而非“机器人”
我认为机器人强调的是“人”,而人形机器人最终目标就是模仿人类,做人类能做的一切事情,从行动层面再到思维层面,替代人类的一切工作
以人为本,人形机器人使命重大
早在1960~1990年,人类就开始着手研究人形机器人,西方世界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与当下颇为类似的全球“滞涨”,老龄化和罢工潮导致劳动力紧缺,地缘政治也不太平,各国国家安全问题严峻,替代人力的需求凸显
1990~2010年是发展阶段,研发的重点从早期的“如何实现行走”到“仿人”,如索尼推出的人形娱乐机器人——SDR-3x,最大区别在于配备了声音识别和图像识别功能,可根据音乐实现节奏运动
(金鸡独立的SDR-3X)
但奈何与产业链并不成熟,更多的是“表演品”,无法为人类提供既得价值
2010~至今,则是人形机器人百花齐放的时代,“智能化”成为研发的重要方向,如波士顿动力、特斯拉等全球巨头纷纷入局,2021年波士顿动力展示Atlas令人震撼的机动协调性能和智能 性,这离不开算法的功劳
国内方面也不示弱,小米、优必选、傅里叶、华为等厂商积极入局,而该阶段机器人产业链借助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制造业的逐步完善,运动和感知模块的愈发成熟,资本纷纷布局静待花开
除此之外,多模态大模型的爆发让机器人成为最具落地前景的行业之一,认知交互能力以火箭般的速度提升,必将推动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前进
谁是最先落地的机器人?
国产机器人中傅里叶、优必选、智元(华为天才稚晖君)、小米、宇树等借助着各自的优势均在发力,但直观对比各家产品后,从算法的认知到执行层面看,不得不承认咱们产品还是跟海外有差距(各位可以一个一个去搜视频,查阅关键信息,这里不一一做展示)
从上面的视频看,波士顿动力有着极其强大的运动能力,但因采用液压驱动方式,易漏液、噪音大,对于液压元件精密质量要求高,维护高,最终导致制造成本过高,达到200万美元,显然商业遥不可期
特斯拉呢?作为“人类之光”马斯克的企业,在智驾道路上死磕“纯视觉”方案(仿人),做出了业界最优秀的FSD,除了极强的人工智能算法外,更多体现出的是“可商业化”能力,仅使用摄像头让成本更加便宜,让每个人都可以用上,显然这是特斯拉的使命
特斯拉在22年首次公布的Optimus(擎天柱)机器人,展示过程中,擎天柱的出场走的摇摇摆摆慢慢悠悠,比小米“铁大”更有“脑梗”的姿态,当时引来网友一顿嘲讽,直呼“是我们错怪雷军了”
直到23年12月,Optimus 毫无预兆的发了最新视频
行走速度,流畅程度,关节活动丝滑程度,显著比第一代Optimus上了一个量级,已经在机器人里面做的非常不错了
但我这里强调,并不是说特斯拉这款机器人做的有多优秀,只是综合对比来看,特斯拉资金实力,批量生产能力,对智能驾驶的研发积累(死磕视觉降本),AI方面的领先的布局,再到率先落地应用于自身工厂中使用,最后是马斯克称“2万美元”的售价,以及配套产业链的落地情况看,Optimus无疑是当前最快能够实现规模化量产的
这其中最受关注是“两万美元”售价,如何实现?当然是依靠咱们中国最完善的产业链(未来中国机器人将充分受益于此)
所以逻辑也就清晰了,围绕特斯拉最核心的供应商来寻找真正值得长期跟踪研究的投资机会(非游资炒作,拒绝走“A”)
特斯拉核心供应链的两家公司:三花智控、拓普集团感觉约定好似的,分别于前两天公告,将投资50亿用于机器人关键执行器、控制器、电驱系统研发生产
到这里也许你会问,机器人许多关键零部件并未国产化,比如炒的火热的行星丝杠不是更应该关注吗?
从短期炒作逻辑当然值得关注,但经过这些时间的学习,参考消费电子行业规律,集成度高的模组厂的行业地位显著高于零部件厂,模组厂和终端厂通常能够决定用上游的哪家的零部件,或者模组厂直接自研来实现降本,对于国产化低壁垒高的零部件还能根据对模块结构的深度理解进行定点扶持
拓普23年中报的一段话强调了执行器需要突破工程设计极限,让各种电机、减速机、传感器、编码器等等高度集成在“关节”中,所以用谁的零部件以及用哪种方案取决于特斯拉机器人品牌方和三花、拓普这类旋转&线性执行器厂家来敲定
三花在23.10.13的问询回复函也提到(强烈推荐阅读原文)
可见线性&旋转执行器,相当于人类的肌肉和关节,占据人形机器人80%硬件成本
当前人形机器人生产还处于早期尝试阶段,方案并未定型,零部件环节相较于模组厂(执行器)存在的较大的不确定性
至于进入到降本阶段后,模组厂为了满足特斯拉爸爸的降本要求,一定会不留余力的往上游施压或自研自产,做不出来哪怕收购也行,我相信什么行星滚柱丝杠、滚珠丝杠啥的都不在话下
所以从长期视角看,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三花、拓普,这类确定性更高的旋转/线性执行器模组厂,同时他们还是特斯拉核心供应商
最后做点小预判
因人口老龄化叠加军用潜力,我国在机器人注定会重金发力
随着机器人中国供应链的完善,特斯拉等先行示范效应下,国内厂家在硬件端会迅速跟上(参考消费电子)
机器人的硬件好比四肢,在中国产业链下我相信各家生产的机器人四肢一定无比发达
但谁家机器人干活更利索,干的活种类更多,交互能力更优,这显然不止是靠“四肢发达”就能解决的(参考早些年苹果和安卓系统)
大脑/小脑控制着我们的交互感知/身体,就好比芯片/算法控制着人形机器人的“钢铁躯干”,优秀的人工智能能够迅速理解我们人类的命令,并根据命令以非常协调的方式控制着机器人中各个执行器,最终实现我们想要的结果
国内方面有这样算法能力的恐怕只有AI头部厂家了,所以机器人最终拼的还是AI算法,如果按智能驾驶做的好坏来判断算法能力的强弱,显然“遥遥领先”不会缺席
至于商业模式,或许有几种
参考苹果手机,卖硬件,通过下载软件付费来实现功能拓展(比如下载个厨师功能)
参考融资租赁模式
类似英伟达这类的平台型,为开发者提供模拟和硬件落地或者也是一种不错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