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点已显,盈利能力及现金流改善明显
公司在手订单充足,营收增长有保障
公司目前在手订单(克拉克森口径)318艘,总计1116万CGT,排期至2028年。以2023年交付量为基准核算,产能覆盖率为3.7年。从交付预期看,2024年预计共交付321万CGT,同比2023年交付量上涨6.3%。交付船舶的接单日期主要集中在2021H2-2022H1,该时段新造船价格指数平均为153.66点,相比于上期(2020H2-2021H1)上涨18%。交付量和接单价格双升,公司营收得到保障。除了造船主业外,公司(23年年报口径)在手修船订单77艘/13.46亿元,海工装备合同订单金额23.79亿元,应用产业合同订单金额8.31亿元,为公司业绩释放提供支撑。
行业景气度持续上行,船企盈利剪刀差有望加大
一季度全球船市热度不减,克拉克森海运指数均值达24795美元/天,同比上涨0.7%,成为2009年以来同期次高位。一季度末,克拉克森新船价格指数收于183.2点,较年初上涨1.1%,较本轮船价起涨初期高出50.9%。以2008年8月价格为基准,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分别位70.8%、84.5%、88.8%分位水平,仍有上涨空间。成本方面一季度20mm造船板平均价格为4417元/吨,同比下降5.2%。我们认为,当前地缘冲突、全球制造业复苏、OPEC+减产等因素有望脉冲式助推船市景气上行,船厂接单量及接单价格有望进一步增长,同时成本端造船板价格上涨空间有限,船企盈利剪刀差有望加大。
龙头地位稳固,多重优势助力盈利持续改善
规模优势:公司造船总量常年位居全国第一,是国内造船行业当之无愧的领跑者,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按一季末手持订单排名,江南、外高桥、广船分列国内第二、四、八名。当前全球造船业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截至2023年末,全球活跃船厂(至少有1000GT以上的手持订单)数量仅为371家,相比高峰时期的1041家下降了64%。我们认为,目前造船供少求多的关系难以改变,公司依托于行业龙头地位有望接大单、挑好单,未来高附加值船型接单占比有望继续提高。
盈利预测:公司作为我国造船龙头,有望充分受益于行业周期上行并打开长期发展空间。公司在高价订单交付逐渐密集的背景下,利润弹性得到验证。我们预测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为809.96/901.34/1028.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50.43/84.81/102.88亿元,对应PE为33.21/19.74/16.28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汇率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