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全球商业航天(低轨卫星网络)玩家排名TOP1的当属美国SpaceX:截至2023年5月全球在轨LEO通信卫星中,美国占比85%(4258颗),中国仅有30颗。
那么中国商业卫星的“短板”在哪里?是因为技术瓶颈?还是成本问题?
来看一组数据。美国星链单颗卫星制造成本约为50万美元,而我国单颗制造成本约为421.73万美元;美国猎鹰9号发射成本为0.20万美元/公斤,我国快舟一号甲火箭卫星发射成本为1万美元/公斤。成本之间的巨大差距制约着我国低轨卫星的发射数量,降低发射和制造成本是实现卫星大量发射的前提。
一、火箭发射。
发射端降本主要依赖于火箭回收和一箭多星。
火箭回收是指重复使用一级火箭等硬件,后期发射仅需投入二级火箭、整流罩和相关软件费用。这样随着火箭复用次数的增加,成本逐步下降。猎鹰9号通过火箭回收单次发射成本降低了70%。
同时,一箭多星可通过增加卫星载荷,从而达到降本的目的。
附火箭发射产业链(拾贝录网站):
二、卫星制造。
卫星制造的主要成本构成是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但因载荷作为卫星核心部件多为定制型项目,难以实现大规模量产,因此降本一般会从卫星平台切入。一般情况下,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成本各占50%;卫星能规模批量生产时,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成本比变成3:7;理想情况下,卫星平台成本可降至20%。
附卫星制造产业链(拾贝录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