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些化工龙头企业在新能源领域动作比较大。首先是华鲁恒升,在电解液上面有较大的布局。加上昨天龙佰集团公告了一个大的项目,之前公告了磷酸铁,现在是公告了20万吨磷酸铁锂+10万吨负极材料的大投资。另外化工龙头万华化学之前在正极材料上通过收购+自建做了布局。从业内了解到情况来看,万华内部可能已经把新能源材料领域到了提升到与MDI并列的地位。总体来看,除了刚刚三家企业的例子,还有很多化工龙头都在锂电池和光伏等新能源材料领域布局。
为什么化工龙头都纷纷进入新能源材料领域?
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自从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之后,整个能源体系进行重构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叠加电动车的渗透率比大家预期的想象的快,原本预期到2025年有30%的渗透率,但中国可能后年可以到达这个渗透率。欧洲、美国的电动车的渗透率较此前的预期也在大幅提前,所以相当于中美欧三个大国,在汽车、整个能源体系上,都在朝这新能源体系发展。所以整个能源材料的市场会增长的特别快。预计锂电材料2025年的需求,相对于20年增长8-11倍。很多材料比如三元、铁锂、负极、电解液需求量可能都到百万吨以上,市场容量比如电解液可能有2000多亿,负极有1800多亿,这么大的市场,这么快的增速,作为化工龙头企业,它很难抵挡住诱惑。然后光伏材料,像EVA可能到2025年需求量有176万吨,POE可能是50万吨,就是说复合增速也在30%以上。所以新能源材料可能是材料里面未来10年增长最快的赛道,谁丢失了主赛道,谁就丧失了先机,这是第一个因素。
第二个因素是,碳达峰碳中和对传统化工行业产能的扩张是一个很大的制约。自从国家宣布碳达峰碳中和之后,龙头企业纯粹的靠普通产能的扩张已经到达天花板。此前中国占全球化工品市场容量已经达到了40%。所以化工龙头企业要增长,要么通过创新驱动来实现进口替代,要么重新进入一个高增长的赛道,这是化工龙头企业进入新能源赛道的主要动机。
如何看化工龙头企业进入新材料领域的竞争优势?
第一,化工龙头企业具备低成本制造的能力。化工龙头企业之所以能在原先激励的产业竞争当中脱颖而出,把其他对手打败,一定是在这个竞争的过程当中,培养出了低成本控制的能力(包括生产的低成本,投资的低成本)。新能源材料生产所用的主要原材料为化工原料、金属等,传统化工企业可以基于其具备的资源、产品(副产品)等优势向新能源材料领域延伸并建立成本优势。以磷酸铁锂和DMC为例,磷化工和钛白粉企业可以分别基于其磷酸资源和副产硫酸亚铁进入前躯体磷酸铁生产环节,煤制乙二醇企业可以通过较低的投资技改生产DMC,均可以建立一定的成本优势。
第二个优势是大规模制造能力。因为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已经过了渗透率从0~5%这个阶段,后面是10%到20%,到40-50%。在这个过程当中大规模的制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方面化工龙头企业是比较有优势的,以前渗透率在从0~5%的过程当中,一些小企业有一些先发优势。
但如果要进入第二个普及阶段,不仅仅电池材料,包括电池,甚至包括电动车,一定要有大规模制造的能力。这一点其实在汽车行业也是。传统车企转型过程当中,一定也会有一些企业能够存活下来,依托的就是他们积极向电动化转型,同时具备大规模制造的这种能力。造车新势力大规模制造是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弱项,非常明显的弱项。这个产业原理对材料行业也是一样,大规模制造也是原先那帮企业的弱项,但是对传统的化工龙头企业说大规模制造他们的强项,所以在普及的过程当中,化工龙头企业一定能在这里面做出比较重要的贡献。这是两个是化工企业进入新能源材料领域的优势。
第三个优势是化学合成知识方面的优势。正极材料也好,负极材料也好,电解液也好,电解质也好,他们依托的本质上就是化学合成的知识。相对于一些化工品来说的话,合成难度上面其实还是低一些的。新能源材料跟化工龙头企业原先的战场相关,都是传统化工龙头企业优势所在。这里面相对特殊的就是隔膜,考验的不是合成方面的能力,更多的是拉膜的技术和设备。此外,一旦化工龙头进入新能源材料领域,利用他们在化学合成知识方面的优势,一定程度会推动电池体系的演进。
有了成本、大规模制造、再加上化工合成的专业能力这三个优势,这批化工龙头企业进入新能源材料领域大概率会取得成功,并且可能很快就会进入主流的供应链体系。
转自调研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