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电厂是一种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和软件系统实现分布式电源、可控负荷等分布式能源的聚合和协调优化的电源协调管理系统,作为一个特殊电厂参与电力市场和电网运行。
虚拟电厂并不存在类似传统电厂的实体形式,而是对多种分布式能源进行聚合,削峰填谷合理调配电力资源,助力电网供需平衡,进而为电力交易等奠定重要基础。
“十四五”规划给虚拟电厂提供了政策支持。6月以来北京、山西等多地发布虚拟电厂相关政策,虚拟电厂迎来发展机遇。
虚拟电厂产业链由上游基础资源、中游系统平台、下游电力需求方构成。
上游基础资源是虚拟电厂运行的重要基础。主要包括可调负荷、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设备。
不同场景下可调负荷差异较大,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设备在新能源趋势下也都呈现地理位置相对分散的趋势。
风电、光伏电力的间歇性和波动性导致新能源电力在并网时会给电网造成冲击,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了影响。
同时新能源发电电量也难以控制和预测,如果再同时考虑到“抢装”等现象的影响,新能源发电效率整体有待提升。
在此现状下,国内有大量能源待合理调配的能源,为了提升用电效率,虚拟电厂就有了应用的实际意义。
中游资源聚合商主要为信息化提供商,依靠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和软件,整合、优化、调度、决策来自各层面的数据信息,增强虚拟电厂的统一协调控制能力。
我国虚拟电厂尚处于起步阶段,资源聚合商综合正在从多种路线开展研究探索。
下游电力需求方为电网公司、售电公司等参与者,通过中游资源聚合商的合理分配,下游需求方可以以更加高效的方式进行电力购买和使用。
根据机构预计,全球虚拟电厂市场将从2016年的1.92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11.8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率超30%。
国内外虚拟电厂虽尚处于初期发展初期,均在探索之中,但随着“双碳”加速推进,产业链需求有望快速释放,带动市场景气度不断提升。
在国外,欧美各国已有一些可供借鉴的小规模示范项目,包括德国、欧盟等各地的项目,2022年特斯拉也在美国德州进行虚拟电厂方面的尝试。
在国内,国网已经有虚拟电厂项目开始运营,浙江、上海等地也在积极探索相关项目的落地。
例如浙江电网自主研发的智慧虚拟电厂平台在6月30日下午高峰负荷时段正式投入商业化运营,向社会提供聚合交易服务。
温州鹿城银泰充电站在收到智慧虚拟电厂平台调控需求后,通过精准调控充电负荷,完成200千瓦的调控目标。
目前,虚拟电厂有几种主要的商业模式,一是电力交易虚拟,电厂可以作为售电企业与用户直接交易,或从火电厂购买发电权。
二是辅助服务市场,虚拟电厂通过负荷低谷时减少出力增加负荷,或在负荷高峰时增加出力削减负荷,来参与调峰服务交易,以及类似参与调频等服务市场。
考虑到国内虚拟电厂交易运行规则等方面尚未构建统一标准,商业模式仍有探索空间。
上市公司中,目前已有国能日新、朗新科技、国网信通、远光软件、恒实科技、国电南瑞等多家公司明确表示对虚拟电厂领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