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锂资源瓶颈凸显,一定程度制约了锂电发展,钠离子电池产业化重新提上议程。我们认为相比锂电池材料体系,钠电池中负极瓶颈更为明显,而硬碳材料有望率先在钠电负极上实现商业化应用。我们看好硬碳市场的高成长性,建议关注硬碳布局先发优势明显的贝特瑞(未覆盖)等公司。
理由
钠电有望破解锂资源约束,硬碳有望率先产业化。当下随着锂资源供给瓶颈凸显,以及二次电池应用场景的丰富,钠电重获市场关注。钠电具有低成本、高安全性的优势,或将对铅酸电池、磷酸铁锂电池进行有力补充。
我们认为相较磷酸铁锂电池材料体系,钠电池在负极端的性能瓶颈更为凸显,而硬碳具有丰富的储钠环境,理论储钠克容量达到530mAh/g,结合其价格低廉、嵌钠后体积形变小、低温和快充性能好等优点,较有可能成为率先商用的钠电负极材料。生物质基硬碳或将率先应用,沥青基有望成为规模化首选路线。硬碳根据前驱体来源不同可分为树脂基、沥青基、生物质基。硬碳的生产制造存在一定难点和壁垒,技术壁垒主要体现在原料选取、交联处理、碳化、纯化等过程中的工艺控制、技术积累等。我们认为生物质基硬碳生产工艺难度小,或将率先得到应用,生物质基硬碳的难点在于合适的前驱体筛选和稳定批量供应;而沥青基硬碳当下工艺难度大,性能较生物质基仍存在一定差距,但其优势在于原材料供应较为稳定,待其生产工艺成熟后或将成为规模化应用硬碳材料。
硬碳市场从无到有,市场增速快。国内硬碳产业化尚未成熟,但考虑硬碳在钠电池以及锂电负极掺杂领域良好的应用前景,我们预计2022~2025年硬碳材料需求量有望从0.2万吨/年提升到10.5万吨/年,考虑硬碳价格回落,预计至2025年硬碳材料市场空间有望达到63亿元。贝特瑞(未覆盖)等公司先发优势明显,已经进入量产产线建设阶段。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看好硬碳市场的高成长性,建议关注具备技术先发优势、量产经验丰富、客户验证渠道多元的负极公司。建议关注贝特瑞(未覆盖)、璞泰来、杉杉股份(化工组覆盖)等。
风险
硬碳产业化不及预期,钠离子电池渗透率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