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午盘开市升250点,恒生科技指数一度涨超3.4%。
但在防疫新政落地后,预期兑现以及部分领域不及预期(新冠并未归于乙类等)导致港股沽压上升,三大指数短暂冲高后快速回落。
截至收盘,恒指跌3.2%,国企指数跌3.3%,恒生科技指数跌3.8%。
盘面上,港股医疗保健、日用品、运输、公用事业等板块表现相对较好;
零售、地产、软件与服务等行业则明显回吐此前涨幅。
我们认为,随着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和地产调控转向的落地,港股市场已经较大程度反映前期政策利好因素,可能仍有部分政策仍值得期待,下周要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不过,强预期的交易已经持续1个多月了,弱现实的交易还未开始,我们需要逐步思考后续的现实交易,即关注诸多政策出台后,经济数据的实际复苏效果。
市场从政策驱动的上涨阶段过渡至经济指标验证的博弈阶段的过程中,预期逐渐降温而现实将开始占据主导。结合近期出口增速显著下行,且多地疫情反复导致消费再度承压,政策底已经确认,但经济拐点仍未到来。我们预计港股在此期间可能出现阶段性的震荡回调。
根据以往经验,在托底政策出台后到经济指标逐渐好转的过程中,市场往往对经济复苏的节奏和力度抱有分歧,反映在盈利增速预期上,可能并无显著改善。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经济数据确立改善趋势,经济指标和流动性指标的共振会使得市场分歧迅速收窄,最终形成盈利增速一致预期的上修。
根据我们观察,此过程通常需要4-6个月的时间。结合目前宏观环境,在加入疫情变量后,预计从政策底到业绩底所需时间更长、政策力度更大。
未来一个季度出口将承受更大压力,预计内外需的“蹊跷板效应”将继续凸显,内需支持政策将继续加码。
由于港股大部分营收均来自内需,基本面改善值得期待。在业绩底之前,港股会经历反复震荡,但整体不会跌破前低,或可采取逢低加仓策略。
中期来看,指数盈利增速预期有望于2023年2季度前后出现拐点,届时港股有望迎来寻底后的主升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