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市场放量上涨,主板比上周四还大的量,今天中移动历史新高,中国银行都涨停了,中国石油创了8年新高,但是创业板跟科创板没啥表现。总体来说,市场最核心的方向还是中特估。
一般有几种情况,一种就是大块头继续再攻几天,板块轮动,把保险、银行、券商、一带一路等大块头以及中特估没怎么涨做一个雨露均沾,全部补一遍估值,从今天的量能看深圳主板、创业板、科创板还不太行,所以这个时候市场依然会有跷跷板效益。
另一种情况就是,沪指稳住了,资金回流数字经济,重点看数据要素,数据要素从上周五尾盘异动加今天连着涨2天了,好些前面跌的都快回去了,像航运数据中远海科,医保久远银海、万达信息、山大地纬,社保德生科技,政务数字政通、易华录,网络可视化浩瀚深度、中新赛克。
还有一种就是增量资金继续流入,权重个股齐上行,目前看概率比较小。
两会通过设立组建国家数据局,使得数据要素成为计算机行业最确定的产业发展方向,这几个月没有明确的进展,市场这块预期非常强烈,还是自上而下的一个脉络,肯定会有非常长的行情。
还有个板块我觉得也应该重视,中特估+船周期,这个板块从去年夏天就开始说了。
如下是转发:船舶行业二十年一周期,二战、1960-1973、1990-2010是过去三轮造船大周期,2021年是一轮新周期的开始。
第一个预期差是造船行业目前并非是不景气,而是因为市场不了解造船龙头公司的提价策略。
2023年3月新造船价格指数166点,环比上涨1%,二手船价格指数154点,环比上涨2%。2023年3月全球船舶手持订单量环比下降,所有船型手持订单运力占比仍在历史低位。3月日本新签订单占比提升,中国、日本单位造价低于韩国。由此来看,造船行业的景气修复才刚刚开始。
第二个预期差是 新能源 船型占现有订单及新签订单占比提升,新能源船替代传统燃料船是行业的长期趋势,这或将拉长造船替代的周期。
根据手持订单统计,预计中国船舶集团2022、2023年交付运力4,224,429,6,132,744CGT,同比增长-20.6%,45.2%。2022年,中国船舶集团手持订单中,新能源船型比例占到59%;新签订单中新能源船占比从2021年的39%上涨至2022年的80%。
第三个预期差是2023年中国船舶新船交付或将大幅上升。
从订单数据来看,中国船舶的盈利能力已经逐步恢复。新造船价格从2021Q1开始上涨,以2020Q4新造船价格指数为基点,2021Q1、Q2、Q3、Q4相比2020Q4分别上涨了4%、11%、21%、22%。2021年新签船舶大部分将于2023、2024年交付。2022H1、2022H2、2023H1、2023H2、2024H1、2024H2交付订单中,2021年之前签约的订单占比为84%、83%、67%、20%、4%、5%,低价订单的占比逐渐减少,高价订单释放利润。
参考历史数据,考虑到新造船需要约2年的时间,将新造船价格指数后移两年,净利率与新造船价格趋势正相关。
相关公司中船科技、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中国动力
其他的感觉就是市场已经选好的方向或者标的,选择跟从或者调整的时候再跟从可能都是不错的选择,重新挖掘底部的效果短期成效上并不理想。
2006年12月中国银行涨停,2007年大盘干到6124.
2014年11月中国银行涨停,2015年大盘干到5178.
2023年5月中国银行涨停,后面会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