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规级MCU可分为8位、16位和32位,位数越高、性能越强,研发难度和单价也随之提升。其 中,8位MCU的性能可以满足大部分场景需要,广泛应用于基础功能,如风扇、雨刷、天窗、座椅控制等。而32位MCU则用于汽车智能座舱、车身控制、辅助驾驶、行车安全系统等高端领域。受益于体积小、性能优的特性,以及汽车智能化的趋势,目前,全球MCU芯片产品以32位为主。根据McClean报告,2021年,超过四分之三的汽车MCU销售额来自32位MCU。随着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进一步发展,32位MCU芯片的占比有望进一步提高。
随着汽车“三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的持续升级,车规MCU芯片在汽车电子芯片的整体占比约为33%,其单车的MCU需求用量可超过数百颗,国产化MCU方案需求强烈。
在传统燃油车上,单车MCU用量大约在50-100颗,而智能电动汽车有望实现翻倍甚至更多。据IC Insights预测,2023年全球车规级MCU市场规模将有望增长至88亿美元。
对此,芯海科技汽车电子产品线仍将持续加强汽车电子MCU系列化、产品研发平台化及车规质量体系建设。围绕智慧座舱、人机交互、车载PD快充、电池管理、车身控制、驾驶安全等应用场景,实现系列化汽车MCU的芯片研发和市场开拓。
目前,汽车半导体市场主要由海外大厂主导,国产车崛起和国内厂商加快布局带来各细分赛道国产替代机遇。由于汽车芯片种类繁多,《红周刊》按照受益于电动化和智能化两大类,分别梳理其中的芯片厂商的布局和投产情况(见表1)。
天风证券在研报指出,中国车规级芯片在汽车计算、控制类芯片的自主率不到1%,传感器为4%,功率半导体为8%,存储器为8%,车规级MCU国产化率约为5%。
汽车电子MCU方面,芯海科技在研项目的M系列(应用于车身控制,如车窗、车灯、雨刮器、空调等)R系列(应用于动力总成、刹车系统等)芯片均在按计划推进。
CS32F036Q内置32位Arm Cortex -M0内核、32KB Flash及4KB SRAM(支持硬件奇偶校验),集成12bit 1Msps ADC(有效精度≥10bit)、1%精度高速振荡器及POR/PDR/LVD等模拟单元,支持2.0V~5.5V宽电压供电及-45℃~105℃工作温度。
智能驾驶车规级芯片严重滞涨,作为最小市值的32位车规级MCU国产替代标的,弹性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