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DMC产品用途广泛,下游涵盖塑料、农药、医药以及汽车、储能等领域,工艺包括酯交换法、甲醇羰基法氧化法和尿素醇解法。短期内DMC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但长期看,行业新增产能投放很多,虽然下游需求有爆发增长机会,但是可能会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DMC厂商未来竞争的核心还是各厂商的成本控制能力,因此,需要对不同的工艺进行对比。从需求看,下游包括锂电和pc(聚碳酸酯)有望给DMC拉动80-90万吨需求增量,目前DMC销量仅40-50万吨,可以说是翻倍增长。从供给看,目前全球DMC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目前行业主流方法是酯交换法,甲醇氧化羰基法目前占比仍较低,但是从工艺维度看,成本优势较为明显,从长期看,掌握甲醇氧化羰基法的企业有可能在竞争中胜出。华鲁恒升是煤化工行业成本管控的领头羊,当前DMC行业有比较明显的布局,产能在3-4万吨,并且工艺相对较为成熟,电池级也有,目前正在规划DMC产能扩产到30万吨,根据市场需求情况,部分是电池级,部分是工业级。DMC产品简介:DMC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和溶剂。作为中间体,可以替代作为中间环节,用于生产聚碳酸酯、异氰酸酯等化工品,可以用于替代剧毒的光气,未来光气生产的一些产品可能被DMC替代,因此DMC近几年有较好的发展机会。DMC重要的几个用途包括碳酸衍生物,比如pc、MDI、TDI,或者用在用药、医药和中间体,以及溶剂等。因为未来长期比拼的是成本,因此这和技术路线关系紧密,过去使用光气法合成DMC,这种工艺已经被淘汰,当前主流的方法有两种(都属于酯交换法),分别是EO(环氧乙烷)和PO(环氧丙烷)。PO的副产物是丙二醇,EO的副产物是乙二醇。目前行业虽然以PO为主,但是后续可能新上项目会以环氧乙烷为主。华鲁采用的甲醇氧化羰基法路线,差异主要在于采用甲醇进行生产,比PO路线成本明显下降。DMC需求:美国最大的需求来源为pc,然后是医药。国内最大的需求来源为电解液溶剂,然后是pc,2020年我国DMC消费量大概在42万吨,增长主要来自于电解液和pc的高速发展。电池级DMC性能比较优异,是电解液的主要成分之一,主要是帮助电解液中的正负离子进行转移,对介电常数等性能指标有一定要求,DMC因为气味小、溶解能力强、电导率提升效果好、成本较低等原因,是电解液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有机溶剂。国内对新能源有很多支持政策,往后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强劲增长,确定性较强。从新能源汽车的成本看,预计2025年动力电池出货量615GWh,复合增速25%,电解液出货量和市场增速基本和电池保持匹配,加上储能等领域,估计电池级DMC到2025年有望达到25万吨新增需求。工业级DMC主要是靠pc拉动,pc的生产工艺分为光气法和非光气法,未来会以非光气法为主。pc法下游主要是电子电器、板材和汽车等领域,强度高、重量低,pc应用在增加、渗透率不断提升,下游需求也较为强劲。pc当前产能大概200万吨,未来估计再扩200万吨,产能估计会有翻倍的增长,根据DMC对pc的使用比率折算,有望拉动DMC60万吨新增需求(到23年)。合计电解液和pc一共带来80-90万吨需求增量。DMC供给:短期看投产速度,长期看成本管控。国内DMC企业较多,华鲁扩产较多达到30万吨,奥克扩产20万吨。新项目的结构和以前不同,以前是PO为主,未来是甲醇氧化羰基法和EO路线为主。从全球看,海外包括拜耳、乐天等企业,大多配套自身电解液或pc进行生产,对外销售量较为有限,对外供应主要靠国内公司。工艺级DMC较多,电池级DMC较少,但是电池级DMC发展空间巨大,目前行业是石大胜华、山东海科、奥克等几家企业具备电池级工艺。电池级工艺对产品纯度等要求非常高,很多工业级企业无法做到。电池级DMC技术壁垒较为明显。EO对比PO更加有成本优势,20年价差超过4000元/吨,乙二醇是千万吨市场,丙二醇是百万吨市场。对比EO和甲醇氧化羰基法,酯交换法的成本在5000左右,甲醇氧化羰基法的成本在3000+。目前供给100万吨,未来再扩100万吨,但是其中电池级DMC非常供不应求。华鲁恒升:目前新扩30万吨项目,可以在不降低乙二醇产能情况下进行联产。电池级DMC工艺已经掌握,之前有3-4万吨,下游供给天赐。因为电池级DMC目前达不到30万吨这么大,所以还是会根据市场情况,部分做电池级,部分做工业级。华鲁其他业务加起来今年预期75亿,给10倍估值就750亿,DMC业务算增量,假设未来20万吨电池级(每吨4000元净利,即8亿)+10万吨工业级(每吨1000元净利,即1亿),合计增加9亿元,估值参考石大胜华30倍估值,合计1000亿+市值。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