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业绩指引?
A:2025战略规划,核心目标是成为TOP10中的品质标杆。2025年九大重点业务目标:重资产房地产开发销售金额达到4500亿元以上,复合增速15%;轻资产代建销售金额达到1500亿元以上,复合增速15%;绿城+新兴业务(城市更新、地产金融、康养服务、房屋4S、生活服务平台、装配式内装、HD-EPC)合同额达到400亿以上。
2021年目标合同销售3100+亿元(自投+代建),新增货值3000+亿元。自投项目可售货值3092亿元,代建项目可售货值1091亿元,总可售货值4183亿元。
Q:“三道红线”下如何抓住发展机会?
A:截至去年末,公司只有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未达标,处于“黄档”位置。由于公司自有资金较小,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优化难度相对大一些,但已经在优化当中。“三道红线”精准调控房企融资增量,破除房企加杠杆发展的路径依赖,长期来看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公司秉持品质领先、行稳致远的发展理念,和国家思路一致。大股东中交集团央企的信用背书,对融资渠道的拓展、融资成本的降低都有帮助,对于各类资源的获取也有帮助。公司如何应对:1、主动控制有息负债增量,即便没有“三道红线”,公司其实已经在主动控制负债规模。2、通过体制机制完善,进一步提升销售去化力度,提高内源性现金流的回流量。3、合理排布投资计划,丰富拿地手段。4、保证品质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5、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支出,特别是非生产性费用。
Q:“三道红线”下降杠杆的安排?
A:公司将降杠杆和融资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控,2023年之前进入绿档。
Q:土地集中供应的影响?
A:有几个城市已经响应,比如杭州、宁波已经明确在哪三个月供地。政策初衷在于提高土地市场透明度,稳定预期,降低土地市场热度,最终什么结果还要观察。对公司影响整体有限:1、短期带来一些变数,尤其是阶段性资金安排,不只是房企,政府那边节奏也被打乱,一些城市规划部门都来不及供地。2、公司在50个城市有布局,22个重点城市之外还会关注其他城市的机会,可以平滑投资。3、公司财务融资有优势,融资成本较低,集中拍地的时候用更低成本能够拿出大量保证金。4、地块选择工作前置。5、这几年公司已经拓宽了收并购、产城融合、合作开发、城市更新等拿地渠道。20年公司操盘项目毛利率20%左右,净利率10%左右,处于行业平均水平。我们不认为集中供地能平抑热点城市的地价,空窗期大家等的都很焦急,但低能级城市可能确实会冷却一些。
Q:长三角土地市场趋势判断?
A:长三角土地市场还是比较火热,地价有所上涨。公司首选杭州、宁波,都是长期深耕的城市,将加大投入力度,利润率虽然不是很高,但确定性很高。去年考虑到利润率不是很高,公司在杭州拿地力度不是很大,但下半年很多其他城市地价上涨后利润率也降下来了,因此公司重新回过头研究杭州、宁波,尤其是宁波的确定性比杭州还高。另外公司加强收并购拿地力度,虽然好几个月没怎么在公开市场拿到地了,但是拿地货值还是在往上走。
Q:已售未结转项目的毛利率?
A:20年公司物业销售毛利率23.5%,下降1.3pct,主要源于受限价影响,公司品牌溢价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另外过去的土地红利逐步减少。毛利率下降是整个行业的趋势。目前已售未结2532亿,权益1800+亿,整体毛利率20%左右。
Q:权益比例的未来趋势?
A:公司权益比例在10%的范围内有主动调节的空间,很多房企和金融机构愿意找公司合作项目,公司也不想在土地市场上过度竞争。今年到目前为止拿地权益比例达到80+%,主要是年初账上现金要充分利用起来,当然全年权益比例也有可能增加。公司在有的城市主动降低权益比例,同样的钱多做几个项目培养团队,未来投入增加后利润一下子就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