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复合铜箔拿到两张订单,都是PET技术路线的,但市场目前普遍认为PP之后会是主流,主要原因是因为两点,一来PP不会和电解液反应,可以解决PET复合铜箔在电解液中高温循环发生溶胀反应的问题;二来是电池厂普遍开始让复合铜箔厂商送样pp样品。
股票市场的认知其实是线性的,你给他两个点他就会连成一条射线。我来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1.首先我们要知道,为什么PET复合铜箔会因为溶胀反应,高温循环跳水?
最基础的技术我就不说了,说白了复合铜箔就是在基膜上打上铜粒子,形成致密铜层。这个行业从去年开始大家都只关注磁控溅射和水电镀环节,而对于基膜却忽视了,直接原因是某厂家一直宣称膜随便买,很便宜,没差别。
但是我来说清楚这里面的关节。基膜厚度4.5微米,磁控溅射粒子直径30-50纳米,啥概念呢,我们把他放大类比,放大10000000倍,铜粒子就是30-50厘米,类似大号篮球,基膜则放大为4500厘米即45米。我们要做的磁控溅射就要把一个个30-50厘米的大号篮球,密集地打进45米厚的PET表面,形成致密种子层。
这里面其实有难点。一个难点在后道工艺,就是磁控溅射上,你能不能打好是第一步。还有一个难点其实在前道工艺,你的基膜够不够平整。如果你的基膜不平整,凹凸不平,你小小的铜粒子很难熨平基膜表面的起伏,这样就会有地方没打到铜粒子,形成针孔。记住这里的针孔,后面要有大用。还有一个难点,就是基膜的延展性如果不够的话,后道磁控溅射的时候如果在同一个位置多打几次铜粒子就有可能打穿,膜就废了。
如果你用的是普通4.5μ pet基膜,表面平整度不够,铜粒子就无法通过磁控溅射形成致密层,后面水镀了之后,制成电池去跑高温循环,电解液就会通过刚才形成的针孔进去和PET发生溶胀反应,从而高温循环跳水。
这是PET溶胀反应的机理。
中泰今天晚上请的专家清楚地阐述了这一点,电池厂才不管你啥材料呢,只要你能用就行。无非是普通的PET基膜质量不够好,会形成针孔,导致溶胀反应。专家说的很清楚,你要有本事让他致密性提高,不要有针孔,PET也可以啊,没必要一定要做难的PP。
为啥PP可以?因为PP材料稳定性高,他没办法解决针孔问题,他干脆换材料,也是一种解决方案。
换句话说,能够行得通的方案,应该是采用高级基膜能够解决针孔问题的PET路线和能够解决结合力问题的PP路线。
通过宝明等交流纪要,他们意思是他们通过铜峰电子来做改性PP基膜解决PP的结合力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高级PET基膜可以解决PET基膜的问题呢?其实UBS在去年就给了我们答案。UBS 2022年9月的报告中我截一个图如下:
双星作为第一家公告拿到复合铜箔订单的玩家,咱们别管订单规模,至少说明能用,解决了问题了,他靠的是基膜改性的能力。去年8月份双星调研,很多机构去看了个热闹,回来说他是骗子,其实双星把最关键的信息都送到眼前了,但是由于机构的认知水平不够深度,没有关注。
这张双星技术指标展示的图里,拿来对比的是东丽的基膜,我们上面说的对比平整度的指标就是平均厚度标准偏差,东丽是0.106,不得不说东丽很牛逼。双星通过四次改性,已经超过了东丽,这还是当时8月份时候的水平,之后双星我估计还会持续迭代更新提高自己水平。
这张图是双星去年300人调研大会,展示的四次试验的效果,我估计去的机构就看了个热闹,啥也没看明白。很明显,针孔逐步减少、变小了,后面到目前为止如果持续迭代基膜,结合他首先拿到订单,我推论——双星改性基膜解决了PET复合铜箔的针孔问题。
再说另外一家,东丽。东丽是老牌东洋膜王了。英联用的就是东丽的PET改性基膜。东丽也没闲着,也在针对复合铜箔做改性。东丽标价在11万多一吨,实际算上折扣后采购价目前在6万一吨。东丽我相信他有能力解决改性问题。
所以从技术方面推演,得出的结论就是,PET复合铜箔你要么是双星用自己的高端改性基膜,要么学英联采购东丽的高端改性基膜(据说万顺也是采购东丽),要不然就去做PP复合铜箔。
电池厂只要你能达成效果就行,所谓的“PP高温循环效果更好”是结果,不是原因,这个结果的前提是PET和PP都带着针孔去跑高温循环。PET只要解决了针孔问题,就不惧PP。
2.最后要比的他妈的还是成本。
中泰请的专家说,现在复合铜箔定价7.5一平,他们自己做成本在5块多,根本不是宝明、英联说的3块5。我们就按3.5元每平米的理论成本来算,假定良率都是90%。设备其实都差不多。最后能够影响成本的就两个,一个是基膜,一个是车速。
基膜,PP改性后啥价格我还不知道,PP没改性前是比PET贵的反正。
PET里,东丽标价11万多一吨,折扣后售价6万一吨,后面会不会减少折扣咱们不知道哈。双星的基膜成本是2.5万一吨,这个2.5万一吨的价格是包含了膜材的利润的应该,因为他4.5μ的ttr基膜对外销售也差不多这个价格,所以真实成本估计更低。
PET在4.5μ厚度一吨等于16.1万平米,换算下来每平米复合铜箔用双星改性基膜成本就是0.15元,用6万一吨的东丽改性基膜成本就是0.37元(原价0.7元)。咱就说,真的量产之后,你猜小日本他会不会减少折扣力度?(会不会变相提价?)
所以我推测PP路线除了试图解决普通PET基膜的针孔问题导致的电解液溶胀,还有两层用意。一层是供应链安全,等于说pet路线很可能会一头捏在双星手里(基膜低价高质量,具备改性迭代能力,还不外售改性基膜),另一头捏在东丽手里(供应链受制于人,不仅死贵还可能提价),那无论如何要准备一个替代方案,万一东丽提价或者断供了,要保证供应链安全。另一层考虑可能是降本,毕竟虽然你双星便宜,但我不可能让你独供,二供用东丽又太贵,除了产业先发阶段,量小,可以先用东丽的跑起来,后面还得准备便宜的二供,所以PP路线的需求出来了。
这是我结合技术原理、产业进展推演出的行业真实情况。
按照这个推论,我有几个结论:
首先,肯定行业加速了。
其次,现在用东丽基膜的可以跑得更快,但是后面比成本比不过。
第三,PP路线和双星的份额分配最后还是要看电池厂的意思,以及成本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