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的A股,能够上涨且持续性和空间俱佳的风格只有两类。
一类是增量因子,即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行业,这一类行业不仅景气,而且与宏观经济尤其国内地产的关联度极低,是不小的加分项。
而另一类则是反转因子,比如之前梳理过的存储、封测、面板、消费电子等等,以及没讲过的电影、出行和其他,这一类很杂,有的是周期反转,有的则受益消费降级,今天不展开。
而增量的行业里,关键筛选因素如下:
1. 0-1比1-10更好
A股向来炒新不炒旧,这句话挺糙,背后的逻辑是1-10类的公司在0-1阶段时股价已经演绎过好几轮,投资者无法确认目前的股价预期是否已经包含到了1-10中某个节点。
举个例子,假如自动驾驶在交易L2.99的预期阶段涨了5倍,等到L4推出的时候(后面还有L5),该兑现还是该加仓?
这个问题的判断难度显然要远大于从无到有的行业。
2. 没有计算器比有计算器更好
计算器代表着明确的盈利预期,虽然不同行业估值会有差异,但有了计算器之后终归是可以计算目标市值了,也就意味着股价有了贵与不贵的界限。
而没有计算器则可以成为脱缰的野马,股价脱离了常规定价的框架,举个例子,英伟达现在1.1万亿市值,今年累计涨幅+211%,请问这算不算贵,位置算不算高?
答案显然是”not sure”,因为在这一类公司里,“贵”和“高”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尺子,谈何衡量。
3. 无法证伪
股价的暴涨必须基于“行业未来的市场规模相较当下要多出N个数量级“这个假设。
这里和上述两点形成了呼应,(1)和(2)代表的都是赔率,而(3)则代表胜率。
只要赔率能够持续非线性扩大,胜率哪怕低一些,两者相乘的期望值也具备吸引力,这个公式对胜率只有一个要求,即不能归零,否则期望值就没了。
总结三者后,再举最后一个例子:
参与机器人的投资者都明白行业距离放量甚远(24年一致预期的出货量仅1万台),但依旧很认可当下的题材性(包括我个人很早前也在公号上表达过机器人成为阶段性主线的可能),背后的逻辑在于:
机器人是AI最确定的具象表现形式之一(满足3),马斯克称:人形机器人的远期销量会超过100亿台(满足2),虽然目前还在样品阶段,但对特斯拉的长期价值会大于电动车(满足1)。
S英伟达公司(NVDA)S S工业富联(sh601138)S S中际旭创(sz300308)S
(依据上述条件进行的筛选结果在gz号:【周期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