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动驾驶GJ队
这个周末市场讨论最多的主要3件事:
1)北交所
2)儿科流感
3)华为车BU剥离给长安
前面这俩本质都是题材或事件驱动,最近风险厌恶状态,可买可不买的不考虑参与了。
而第3点传了几个月,从长安汽车的走势能看出一二,我本人没有参与长安汽车,所以无法判断落地之后是兑现还是新的开始,以下内容仅为探讨。
分析公告内容,长安和华为的这个合资厂可以当作是自驾时代的Tier1,核心业务无疑在自动驾驶,其余智能座舱等配套零部件只是边缘小业务。
自动驾驶的本质是AI在垂直领域的大模型,参考特斯拉FSD,目前拥有3台DOJO超算进行模型训练,规划算力10万P:
而FSD每分每秒都有数十万辆正在行驶中的汽车喂养数据,其他车厂且不说是否能够负担如此庞大的算力开支,单就这个车矿的规模就无人望其项背。(没错字,是车矿不是车况)
所以国内汽车行业要想与特斯拉FSD竞争,前提是必须要有一个共享数据的生态,目前来看,这个生态领域的先发者是华为-长安。
有人会说你想多了,母公司是整车企业的情况下,很多车企会有所忌惮。
其实自动驾驶模型的发展和AI大模型类似,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越来越多的车企认清自己的地位,比如当自动驾驶成为了消费者做买入决策的关键要素时,会直接影响到某品牌的销量,当车企的选择题成了“被市场淘汰 or 出卖灵魂”时,答案将会显而易见。
更何况,长安+华为的背景,是可以考虑窗口指导,劝降一众国企的。(如北汽上汽广汽等)
总之,只要有更多车企愿意加入,国内就会建立起自己的车矿,这种先发优势其实有马太效应,毕竟汽车的销量大盘已经固定,整个蛋糕并没有在变大,你的这一勺,是从别人那里挖过来的,从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角度看,无疑在加速自驾的落地。
而特斯拉FSD视觉路线的所有(数据、模型、推理)都会平移到机器人,同理,华为自驾的全部积累将来也会应用到华为机器人,所以这个事件从表征看仅仅是汽车厂的合作,背后却代表着自驾和垂直AI的一大步。
剩下的则是定价问题,目前特斯拉市值5万亿+,其中具体多少来自FSD,将直接决定长安汽车和华为的这家Tier1的对标值。
几种考虑:
1)偏定性的角度,单一行业的垂直大模型值多少钱?
2)偏定量的角度,考虑汽车销量的调整后,特斯拉相较其他纯电车企的估值溢价。
见仁见智了。
(重申:未持有长安汽车,上文仅讨论行业事件)
S长安汽车(sz000625)S S科力尔(sz002892)S S特斯拉(TSLA)S
2.垃圾时间
本周三开始盘面急转直下,这次最大特征是所有定价方式失效,无论任何板块任何公司,甚至在没有观察到基本面有任何恶化的背景下,持续杀跌,这种情形放在历史上看都是少见的。
市场目前的演绎逻辑也无比清晰,所谓的价值投资、机构重仓、新兴赛道,全部以真金白银的亏损被证伪,发展至今全A市值目前仅次于美国股市,而在上规模的市场表现中收益率长年垫底,具体什么原因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所以主板杀跌怪不了北交所,从成交量的级别来看,北证50可以被当作A股的1个中型板块,周末持续引发市场热议,就不再展开讨论了,大家可以自行去查找各行情软件新开的“最小市值板块”,以Wind为例,里面市值最大的公司凯华材料只有20亿,最小的恒合股份不到5亿,最近长这样,既然JG定义了某短期涨幅500%的公司属正常交易行为,那么这个击鼓传花还能玩多久就不得而知:
回到主板,关于定价失效的问题周二到周四的文章连续三天提示风险,已经说得再清楚不过(周四文章某些原因没了,看过的朋友应该都懂)。回顾今年全年,3月开始ChatGPT的题材炒作,到6月开始演绎有业绩的北美AI硬件环节,再到9月开始的华为,大的主线只有这2条(GPT和AI硬件本质是一条),中间还穿插了数据要素、GKJ、减肥药、短剧等容量相对小一些的板块。
而周四晚无抵押向地产提供流动性支持的事情出来后,外资直接朝着系统性风险已经发生的角度去理解,周五大幅净流出,带崩指数,这事儿其实也怪不了他们,毕竟他们不懂CN。
结合上述所有信息来看,对于做自上而下的选手们而言现在已经进入了垃圾时间,年内所有主线表现完毕,历年Q4岁末年初都不会有新的主线会出来,基本面角度难看到强复苏拐点,北向持续流出的势态也止不住,接下来可能的情形是越努力越亏钱,所以总的仓位上限一定要控制,毕竟少输就是赢。
心态上还是继续保持积极,所有风格都只是周期的一环,逻辑无效意味着好的东西并没有被这个市场充分定价。
如果跌了就不看,涨了反而猛学,这本身代表的是自身行为被股价涨跌裹挟。